趙旃被驚到了!
這個“棫林”真的沒有多少守軍,看警戒的力度也不大,裡面卻是囤積了那麼多的物資。
他想了想又覺得正常。
秦軍的主力去了“麻隧”,一部分則是駐紮在“涇陽”。
十多萬人的物資肯定不是全部在前線,甚至後方都不會只有一個囤積點。
在正面戰場後方的“棫林”至少是一座城池,用來囤積戰爭物資不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嗎?
唯一怪異的地方在於,軍事資源的囤積重地,守軍不多也就算了,警惕性竟然也不高。
然而,呂武知道這是目前的常態。
不止是諸夏的列國,連諸夏之外的部落或什麼勢力,他們打仗從來不會看顧自己的後方補給線。
一切只因為迂迴攻擊糧道這種事情,著實是太少發生,甚至是壓根沒發生過。
“這……”趙旃驚喜之後,出現了擔憂,說道:“史書將如何記載此次戰事?”
大概是:周簡王八年(公元前578年),晉新軍將趙旃,與秦戰,無禮而攻,壞制度,取棫林,繳獲多矣。
趙旃是個春秋封建貴族,相當在乎歷史對自己的評價。
不是個春秋人的呂武,他其實也在乎歷史對自己的評價,前提是夠格能夠被歷史記載。
他琢磨著吧?
要是能被史書記載的話,開創“無所不用其極”戰法,以後世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少不了一個“子”的地位,說不定還能得到個“武聖”的封號。
對於挑戰武聖孫子(孫臏)這件事情,呂武想想還是覺得挺帶勁的。
只不過吧,被挖掉波靈蓋(膝蓋)這種事情則是免了。
呂武記得自己看過的一部電影,不知道有沒有屬實,孫臏的蛋蛋似乎還被龐涓拿錘子給砸爛?
鑑於戲說和藝術加工的關係,很多演繹作品內容別去當真就是了。
“武。”趙旃穩下心神,說道:“取可用糧秣,餘下焚燬。”
武器當然是帶走。
其餘有價值的東西,只要不會對行軍造成障礙,以目前的戰爭模式一樣會拿走。
呂武老財主的心思發作,卻是應命了下來。
那不是一點半點,是非常多的糧食和草料,壓根就運不完。
至於燒起來必然會升起茫茫多的煙霧,導致秦軍主力發現“棫林”被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