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諸侯國的國君和貴族,能有的就是羨慕和嫉妒了。
“武。”荀庚又咳嗽了幾聲,笑著對呂武招了招手,說道:“罃多次向我提及你。”
呂武已經進行了爭取,被迫出了一次風頭,看見荀庚召喚就順勢過去,低聲與之交談起來。
而姬壽曼見沒人回應,眼眸裡閃過怒火,卻還是嬉笑的模樣,催促郤錡趕緊地幫自己紮營。
各個諸侯國的國君跟著姬壽曼離開。
其餘的貴族,他們本來是要趁這個機會巴結一下晉國的“卿”,發現氣氛不合適也各自散去。
沒有點眼力介在晉國更難混,發現沒自己什麼事,肯定是不會加什麼戲份。
正在應對荀庚問話的呂武,看到欒書走了過來,向荀庚告辭要離開,卻被欒書留了下來。
“程滑多次提及你。”欒書有點笑容可掬,特地提到了呂武的老上司。他說:“今次你做得對。”
沒頭沒尾的一句話,呂武卻是聽懂了。
郤氏要抹掉呂武的功勞,並且是在眾目睽睽的注視下要那麼幹。
外人看也就看了,頂多又是增加了郤氏囂張跋扈的名聲。
呂武要是自己不反抗,就是他再怎麼的勇猛無雙,以後也沒人再會尊重他。
作為元帥、執政和中軍將的欒書,他因為職責的關係,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郤氏抹掉呂武的功勞,卻也不願意直接跟郤氏起衝突。
這樣一來的話,呂武要是保持沉默,他固然要被瞧不起,欒書的威信也將遭受嚴重的打擊。
欒書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勇猛且朝氣的年輕人,他還知道呂武跟韓氏、魏氏、趙氏和智氏的關係非常不錯。
作為國君的姬壽曼表現出了不受控制,還是那種完全無視了禮節和規則的不靠譜。
欒書有多少權柄就要負起多大的責任,壓制國君就是他的責任之一。
想要壓制國君的前提是眾“卿”意見統一。
欒書已經開始動腦筋在部署,首先瞄上的就是好幾次跟國君起了衝突的郤氏。
他看到呂武敢於為自己爭取,覺得呂武好像也能起點一些作用的樣子。
“你的功勞已經記下。”他又看到荀庚在不斷咳嗽,溫和地對呂武說:“且退下罷。”
呂武行禮告辭,耳朵裡卻滿滿都是荀庚的咳嗽聲。
荀庚病得不輕,卻帶病出徵,不是什麼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