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城之主到死都還沒搞清楚到底是個什麼狀況。
如果是正常的華夏式戰爭,呂武率軍來到“戲”城這一邊,哪怕能夠一個衝鋒就殺進城中,卻不該這麼幹。
他應該讓部隊停下來,派人告知“戲”城裡面貴族,為什麼要過來打“戲”城,讓“戲”城的主人集結軍隊出城,雙方在城外打一場。
以上是“征服”式的戰爭,也就是隻是為了使敵人屈服,再乖乖地被勒索。
這一次晉國並不是要跟秦國打傳統戰爭,是發動了懲戒之戰。
晉國按照流程先向秦國宣戰,明確告訴秦國人:你們不想講禮節是吧?那俺們也不講啦!
發動對秦國戰爭的晉國,不講“禮”得到了周王室的背書,等於周簡王認為秦國是該好好教訓一下。
周簡王雖然是個“共主”了,已經對各個諸侯國失去了控制,卻是一塊少不得的“招牌”。
呂武這一次無論幹了什麼,先有晉國元帥、執政和中軍將來遮擋,還是奉了周天子的命令。
鑑於這種原因,史官只能有選擇性地去進行記錄、
他們會記載晉國為什麼對秦國發動懲戒之戰,就是不會去記錄秦國遭到了什麼樣的對待。
會記錄下這一次戰爭的只有秦國自己的史官,要是他們一直作為弱者,真相必定會被掩蓋。
呂武率軍輕易地佔領“戲”城。
他正在給各個軍官釋出命令。
攻下城池只是開始,晉兵會將每一個能看到的秦人驅趕到一處,再分男女老幼進行捆綁。
待在房屋裡的秦人,他們很快也會迎來破門而入的晉兵,再被驅趕著去進行俘虜流程。
輔兵部隊入城之後。
一部分輔兵負責押解成為俘虜的秦人往周王室的地盤而去。
另外的輔兵則是開始挨家挨戶地蒐集值錢的玩意,裝車再運回去。
秦人並不是乖乖被俘,他們進行了反抗,但面對成建制的晉軍,遭到了一邊倒的屠殺。
有勇氣反抗的秦人先後戰死,膽怯的人少不了要有一個黥面的過程。
呂武作為統率部隊的指揮官,肯定是會佔了大頭,卻要公正地給予參戰的貴族紅利。
“顯,你留於此處,處理一應事務,待輔兵歸來再行跟上。”呂武對虞顯說完,看向了宋彬,說道:“彬,你率一‘旅’掃蕩周邊的‘邦’,務必做到雞犬不留。”
不是要完全殺光。
這是奉命搶劫,不將地給“舔”乾淨,還是一個人嗎?
尤其是呂武攻下“戲”城俘虜了近百匠人,給他開啟了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