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曠野能燒的東西肯定是溼了。
胡人雖然社會等級不高,可他們有自己的儲藏手段,只不過木頭不會多,一般是儲備馬糞。
他們攻下營地,又在裡面歇息,合適嗎?
其實,要看是在什麼年代。
工藝技術和醫療技術不夠發達的時代,除非是必須去那麼幹,要不心再大的將領都不敢讓軍隊冒雨行軍,更別說是冒雨發動進攻了。
這裡的前提就是,感冒發燒缺乏藥到病除的特效藥,乃至於連中醫藥都缺,淋雨是真的會致命,不是在開玩笑。
所以了,遇上了下雨天,不但呂武這支部隊需要避雨,其他人也是需要的。
這雨一下就是大雨細雨交替著下了兩天。
等待天氣重新放晴,新的麻煩出現了。
“地面泥土鬆軟……”呂武看了看戰車移動時輾出來的深深車轍,再看看自己一踩就陷進去幾厘米的腳,皺眉對霍遷問道:“可聯絡上友軍了?”
霍遷一樣在皺眉,答道:“稟旅帥,派出之信使並未歸回。”
白翟大軍將自己的後勤部隊分成了四股,散在了了大軍後方的很大一片區域。
呂武這一個“旅”並不是跑得最遠的一支。
黃召那一個“旅”才是出擊最遠的晉軍。
這樣一來的話,呂武要率軍回去,必須要與黃召取得聯絡。
這麼做的原因並不複雜,總是需要保障友軍的撤退路線,免得友軍按照原路退回來,卻是一頭撞上了敵軍的大股部隊。
“如此啊……”呂武想了想,說道:“敵軍必約定幾日取糧,糧不至必生疑。”
簡單的說,白翟在前線的大軍肯定是需要補充糧秣,不是前面的大軍派部隊來取,就該是後勤部隊派人送去。
超過了補給期限,時間短了,還能解釋是被意外耽擱;時間一長,傻子都該知道出問題了。
呂武從來不會將自己的敵人當成傻瓜來看待,很清楚真有這種想法,自己才是一個傻瓜。
“再派!”他需要保證黃召的後路,卻不會傻傻留在原地等,複道:“俘獲、繳獲處理妥當,全軍緩速向南開拔。”
霍遷應命離去。
事實上,下雨過後地面變得鬆軟,並且泥土裡有著不少的水份,一再經過反覆的踩踏或輾壓,必然是會踩出一條泥濘的道路,想快速行軍也辦不到。
他們向南緩速行軍的第二天,派出的第一批信使回來了,稟告黃召所部已經在向南撤退。
至於黃召有沒有順利完成使命之類?
信使只能依靠自己的所見所聞判斷。
畢竟,黃召才不會對信使多說什麼,呂武也不是他的上司。
兩個“旅”並不需要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