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秦君亦是出動三軍,已至‘高陵’。”楊度的封地在‘楊’,卻不是整個‘楊’地的主人,只是也有塊封地的貴族。他一臉好笑地說:“秦君廣邀列國,無一響應。復邀白翟(狄人)。”
這個訊息只要來“交剛”會合,身份不是太低的話,該知道都已經知道了。
對於秦國再一次被列國無視,廣派使者卻只有白翟響應,知道訊息的晉國人都是發自內心地進行了嘲笑。
上一次秦君也邀請列國,還沒有與晉軍開打,許多列國的使者當場跳反,另外那些則是紛紛離去。
響應秦國邀請的白狄,四萬狄人大軍還沒有靠近晉國(魏氏封地)就被擊潰,已經成為列國貴族茶餘飯後最常講的笑話。
“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國已經響應君上號召。”程滑知道的訊息比較多,面無表情地說:“今歲未必可至。”
那些國家中,魯、衛、曹、邾都是晉國的鐵桿,其中曹國和邾國最為忠心耿耿。
齊國卻是一個很頑皮的小弟弟,一般會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指召喚,磨蹭到最後的期限才會抵達,並且不樂意完全服從晉國的安排,不止一次總要自己搞些花樣。
鄭國剛剛投靠晉國,他們的國君在晉國接受了教育,推翻了兒子再次臣服楚國的操作,多少算是相對靠譜的時刻,只是這種靠譜只能維持到楚軍沒進逼到鄭國疆域之前。
魯國因為有齊國的威脅,一直很用心在服侍晉國這位老大,只是他們一方面又覺得要保住“禮樂之國”的面子,晉國要求派多少軍隊,永遠只會少一個人。
沒看錯,一支數千名士兵組成的軍隊,魯國就是獨獨少了一個士兵的編制。
至於宋國?這個殷商後裔統治的國家,他們雖然被認為為華夏文明圈的一份子,卻是長期受到排斥。
為了減少那種排斥和抹黑,宋國奉行的國策就是伺候好晉國。
很多次晉國用兵,每每少不了宋國軍隊的參與,偏偏宋國在中等國家梯次中算是屬於很能打的一個,以至於列國各種酸,該排斥繼續排斥,少不了還會繼續移花接木、偷樑換柱、李代桃僵……,地抹黑。
衛國這一次最是小心翼翼,他們的國君特地派了使者去範氏那邊詢問意見,就想知道怎麼做才能被晉君原諒。
一切只因為衛國已經響應了秦國的兩次會盟邀請,害怕晉國這位正在暴怒中的新君主找他們算舊賬。
這幾個國家雖然響應了晉國的邀請,卻是需要時間來做戰爭的準備。
今年都已經快要秋季中旬,等他們的貴族集結好軍隊,行軍也一樣需要花時間。
要是開始下雪,肯定是不想冒雪行軍,免不了要在某個地方貓上一段時間,等春暖花開再繼續趕路。
所以了,除了個別幾個離預定戰場“交剛”比較近的國家,能及時來到“交剛”聽從老大的安排,其餘的國家軍隊只會等明年才會抵達。
“秦軍於‘高陵’而不前?”黃召一陣“哈哈”大笑,嘲諷道:“如此鼠輩,安敢與我等對敵。”
這個叫“高陵”的地方是在秦國境內,距離周王室境內有個兩百多里。
等於集結起來的秦軍實際上沒有踏出國土,停在了自家疆域的東面地帶。
他們要是真想今年就進犯晉國,其實不應該在“高陵”駐紮,應該像上次一樣直接穿過白翟的地盤,渡過大河進入到東岸。
而“高陵”距離“交剛”可是超過了千里。
現在的交通狀況非常糟糕,要從某個地方抵達哪裡也不可能是走直線。
所以秦國集結起來的大軍,他們距離“交剛”的實際路程遠比一千里更遠。
軍隊一天走上個五十里,必定能夠得到稱讚;能一日行軍百里以上,被喊一聲神行軍都不算是過分。
等於說除非秦軍能飛或是能瞬間移動,否則就算他們再怎麼急著趕路,渡過大河進入晉國疆域都是下雪的季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