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64章:謀求新發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章:謀求新發展 (1 / 3)

技術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明知道那個方向是對的,哪能因為一時的失敗和困難就放棄?

呂武沒想搞什麼大動作,他只是在進行必要的積累。

之前已經提到培養各種工匠的困難度,需要消耗的資源也會非常龐大。

呂武沒有天真到認為自己短時間能夠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匠人,只是需要有一個規劃,分批地逐漸累積數量。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辦法!

他能對外購買匠人。

目前,大部分的匠人都是“家養”型,以國君名下的匠人數量最多。

國君甚至會專門開設各種作坊,委託在某個誰的名下,交給那個人去管理和經營。

屬於自由身的匠人數量非常稀缺,他們的生存空間其實也不大。

原因相當簡單。

有錢並有購物慾望的人,絕大多數會是貴族。

而貴族有自己的領地,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想要什麼東西大多自產自足,不夠了也是向同為貴族採購。

自由匠人,他們生產的量不會高,也不夠資格參與到貴族貿易中去,有錢並有那個意願購買東西的國人(一般指住自由民),他們也會選擇大貴族經營的店鋪。

一開始呂武想要搞各種各樣的路邊攤,主要是他壓根不知道春秋的社會生態和環境,才會有那種“超前”的想法。

現在,他已經知道有錢並有購買慾的群體都是哪些,早就放棄了擺攤的想法。

並且每次想起了,他還會有點小尷尬。

難以大批次地培訓匠人?

呂武的選擇是從屬民中挑一些半大不小的機靈少年,跟著那些匠人打下手。

他還在進行觀察和思索,能不能編寫出什麼教科書來。

這個想法剛生起就被他自己掐滅了。

寫書或許不難,只是溝通與觀察,將歸納來的知識,用文字記載起來。

關鍵是,字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字啊!

要是為了培養匠人,再去教孩子識字,肯定要瘋了。

以老呂家目前的財力也辦不到。

那麼,事實就顯得很蒼白了。

需要的是手把手教,耗費的時間通常很長。

呂武召集了家臣,問道:“缺匠人,何處可購?”

幾個家臣面面相覷了一下。

他們對呂武想要買匠人肯定是支援的態度。

只是,匠人雖然也是奴隸的一種,願意賣的貴族,卻幾乎沒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