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郤氏是所有“卿”都忌憚的存在。
甚至作為元帥(也是執政)的欒書都被郤氏壓制。
呂武並不認為欒書會甘心被郤氏永遠壓制著。
這一點從他去見欒書,能從欒書對待自己的態度上,察覺到比較明顯的端倪。
欒書也在尋找盟友,意圖收拾郤氏。
現在晉景公的病情一再出現反覆,眾卿以及各大貴族的精力大多被牽扯。
接下來晉國會進入到內部相對的平穩期,或是晉景公的病情得到好轉,也能是晉景公薨了,局勢才會出現改變。
當然,以呂武的猜測,不動則已,一動絕對會是大場面。
呂武開口說話了,十分平靜地說:“我已籌謀,先予一物。”
程嬰早就看到了自己身前案几上擺的竹簡,坐下後就好奇地想知道是什麼,需要有很強的自制力才沒拿起來看。
竹簡有二十五冊。
分別以文字書寫著各項發展方案。
程嬰本來只是想草草地翻一翻。
他開啟了第一捆竹簡,首先看到的是目錄。
這裡,呂武又搞了一次當前時代所沒有的事情。
那就是“創造”了目錄這種行文格式。
程嬰都不用一冊一冊地觀看竹簡上的內容,僅僅是看完目錄就能大概明白都是寫了些什麼。
裡面的內容其實就是呂武根據家臣的建議,再加上他的一些想法與規劃,整理又梳理了一番,搞出類似於論文的玩意。
簡單的說,就是怎麼來從無到有將一塊領地開發起來。
呂武知道趙氏主宗有底子,他更知道那一場家族浩劫後,再有底子也被“洗”了一遍。
沉浸在文字中的程嬰時不時會驚訝地抬頭看一眼對面的呂武,心驚是什麼樣的學識,才讓呂武能搞出這麼一套領地開發理論出來。
“嬰聞武子於新田多獲賞識?”程嬰是問呂武是不是將這套知識散得到處都是。他沒停止觀看,繼續說道:“此經略,必使晉,國力大漲。”
這不是什麼讚美的話。
等於是在嘲諷呂武也太大方了,拿出到處散的知識回報自己(趙氏)。
但是!
程嬰不得不佩服呂武懂得做人,極力地在避免被其餘貴族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