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虛復又雙手一動,持蓮花手印,“即以此印為記。”眾人一見,皆頷首而笑。蓮花乃是佛教聖物,相傳世尊出生便在蓮花之上,觀星悟法,一步一蓮花。如今所依仗之一的便是九葉青蓮燈,花蓮妙法宗的名字也含著一個蓮花的蓮字,對於悟虛來說,這蓮花手印,又是觀世音菩薩的法印之一,又是修行六字大明咒時須持之印。如今,眾人以蓮花手印為記,最是方便。
出了天源延聖寺,眾人了了一樁大事,心情甚好,都說著既然到了大都,那前元皇宮不可不去遊一遊,看一看。只是那皇宮,卻不似天源延聖寺這般,衰敗無人,城頭變幻大王旗,皇宮總是有主人,每次戰火之後,都會很快修繕如新。眾人說說笑笑,走至那皇宮之前,但見戒備森嚴,靈氣淤積,有不少軍士和修士護衛著。悟虛凝神探查了一下,笑道,“看來不用夜闖皇宮了,此處無真人修士,我等便是白日裡也去得。”
那皇宮雖無真人以上修士,但修士不少,有幾道氣息還頗為不凡,張翠露等人見悟虛抬步朝前走去,便也笑了笑,正欲飛入那九葉青蓮燈中去,好施展那隱形之術,虛空而行。卻聽前面悟虛笑道,“何須如此,諸位只需小心跟著悟虛便是。”遂見悟虛雙手結蓮花手印,輕聲吐了個六字大明咒起首之音,“嗡”。眾人跟隨其後,穿過人流,行至皇宮外空曠禁地,遠近軍士竟然全都視若無睹;那緊閉的正門,殺氣騰騰的軍士分列兩旁,眾人又悄無聲息,直闖而入,彷彿那沉重肅殺的銅門猶如紙糊的畫兒一般。就這樣,偌大的皇宮,逡巡不已的軍士,氣息深重的修士,卑躬屈膝的奴僕婢女,趾高氣揚的大人們,全都如夢幻泡影。
行至一半,那張翠露忽然止步,嘆道,“有甚看頭,門也空,殿也空,人也空。巍巍皇宮,空空如也。”言罷,不由也手結蓮花手印,閉目不語,身影漸淡,腳下流光,如蓮中生。悟虛忽又“嗡”的一聲,其餘人等這才如夢初醒,也各自結印入定,默默修行。
喇嘛教有灌頂一說,乃是上師以秘法儀軌,為弟子加持,傳功授法。悟虛此舉有點類似,不過卻不是灌輸,而是分享,無須儀軌,沒有什麼神秘,也不需要有師徒名分,更不需要弟子對師傅絕對尊崇。當然,這就需要當事人有悟性。所謂同修共參,這便是同修共參。
眾人正各自修行時,悟虛忽然隱約感到一絲熟悉的氣息,從皇宮深處傳來。先前,悟虛只是令自己及眾人無身障於虛空,此刻不由好奇,此地怎麼還會有一絲熟悉氣息,而且似乎是自己所留?悟虛放出神識探去,便看到那皇宮深處的一處陰暗地牢中,一名蜷曲少年,蓬頭垢面,滿身血汙和禁制。那一絲隱隱熟悉的氣息,正是從其腹部散發出來。
悟虛看了片刻,方才認出,此少年正是那韓匡,韓林兒之子,元末龍鳳宋國的末代之君。那一絲熟悉氣息,正是之前自己在洪澤湖上為了化解其體內魔氣而送的一顆佛珠,此刻那珠子正在他腹內,受自己方才施法,而產生了感應。
悟虛沉吟片刻,出手將其救了出來。為其除去身上禁制療傷之際,悟虛發現其體內不但有自己的一顆佛珠,還有一件魔器。那魔器看上去好似一塊手絹,卻非布非綢,悟虛不由一愣,取了出來,微微展開,上面秘紋栩栩,所繪皆不似人間之物,正是趙彤繡的一面魔旗,只不過尺寸較其所用的卻小了不少。
悟虛喚醒韓匡,一番細問,方才知道,自從朱元璋大發龍威,引動天下真龍之氣,那數萬魔軍便死傷大半,韓匡只得率殘部退出大都。至大漠,又受到漠北元庭的襲殺。如此下來,幾乎成了孤家寡人。朱元璋要殺他,元庭那邊也要殺他,整日是東躲西藏,卻不想前日在大都被擒。
悟虛聽罷,不由嘆道,“你也有幾分修為,又有我之佛珠,趙彤之魔旗,尋常人也難以傷你,為何不先隱匿起來,偏偏往大都闖。”
那韓匡答道,“去年中秋,韓匡便得到趙姑娘傳訊,說是今年中秋在大都月疏閣相見,到時候帶我上廬山去。可不想,我在那月疏閣等了一天一夜,直到十六之夜,趙姑娘還是沒出現,卻被朱元璋那狗賊的手下發現,幾個人打一個,將我擒住。”
月疏閣。。。。。悟虛不由憶起當初自己入大都那一夜與趙彤極富戲劇性的見面。“趙彤,她現在魂飛魄散,難以復生,又怎麼可能來帶你上廬山。。。。。。”悟虛不由側身遙望,那大都一角,月疏閣依稀可見。
“佛珠威力不大,卻也有幾分防禦之力,趙彤那魔旗主攻伐殺戮,尋常修士難以應付,此處無真人修士,縱是幾個打你一個,你也足可自保。“悟虛一邊遙望著更遙遠處,天邊雲變幻,廬山不見,一邊漫不經心地隨口問道。
“大師所賜的佛珠和趙姑娘給的魔旗,韓匡早已用了不知多少回,方才逢凶化吉,死裡逃生。“韓匡無力地低下頭,”年初便已靈性大損,一次死戰,我以為必死無疑,便將佛珠和魔旗一口吞到肚子裡去了,不想他們落入外人之手,也算是給自己陪葬吧。“
悟虛聞言難得一陣莞爾,想說什麼,卻又說不話來,又看了看還是一副少年模樣的韓匡,方才問道,“你如今有何打算?“
韓匡看了看四周,張翠露等人正在修行,身影在靈氣中朦朧飄逸,流光溢彩,不由面露羨慕之色,囁喏中帶著一絲狡黠,“匡兒想請大師帶匡兒上廬山,找趙姑娘。“
悟虛早有所料,嘆道,“稍後,我便帶你上廬山。“
待眾人修習完畢,悟虛攜韓匡出了皇宮,又帶上留在外面的蔡京,徑直朝著廬山方向飛去。剎那間,便要飛過大都城之際,悟虛不由微微駐足,朝著下方那月疏閣望去,亭臺樓閣已非舊貌。
這時候,皇宮中的修士似乎發現了韓匡已經逃脫,飛出七八人,兩人一組,四面飛起。其中一組,更是直奔那月疏閣而去。
“就是他們!“韓匡怒言道,”就是這二人,擒了匡兒,百般折磨。“
悟虛一看,真是無巧不成書,竟然是那早先在大都城外邯蒼山認識的金蛇子、韓雙虎二人。
“原來是這兩個小妖,原先幫著元庭南伐,後面見元庭大勢已去,又跟著全真教那幫人投靠吳王,在軍中效力。大師,稍候片刻,待晚輩收了這二妖!“蔡京未被悟虛帶進皇宮,心中正忐忑著,見有機會,便搶先說道。
“上廬山!“悟虛手結蓮花印,一邊帶著眾人疾飛,一邊吟道,”
我從遠方來,年少遊大都。
當年趙將軍,滄海遺明珠。
月疏憶故人,方知輪迴苦。
且將此肉身,上山打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