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先將廬山山上之事,大致講述了一番,隨後對著朱元璋說道,“方才,伯溫遠遠地聽到,大司馬、大都督兩位大人,言道‘修士之爭,重在廬山。’,這確實是根本切實之語。”
李善長和李文忠說此話之時,據現在劉伯溫提起,已經將近一個時辰。李善長倒還有點懵懂,朱元璋和李文忠因為也是修士,卻是露出了一絲驚詫的表情。真人修士之高深莫測,於此可見一斑。
劉伯溫,看在眼裡,微微一笑,又說道,“伯溫此次下山,馬仙子有說教,魔修也好,妖修也好,鬼修也好,甚至佛門道門修士也好,吳王只要順天應命,不語怪力亂神,自然還是人世間的真命天子。”
“願聽真人賜教。”朱元璋從龍椅起身,疾步走了下來,對著劉伯溫拱手行禮。
劉伯溫回禮,沉吟片刻,說道,“吳王只要做好兩件事,便可任憑修士下山入世,穩坐釣魚臺,坐收漁翁之利。其一,大興儒門。佛道儒,魔妖鬼,唯有不語怪力亂神的儒門,真正尊君利民,輔佐吳王,平定天下,得享太平。”
朱元璋,點點頭,“本王,雖然讀書不多,但也知道儒門大義。確實如真人所言,唯有儒門,可以平定天下,教化萬民。”說罷,又是重重的點點頭,喻示自己已經下定決心,要大興儒門。
劉伯溫,見朱元璋態度恭謙,應諾了此事,便又說道,“廬山開啟,大劫將至。莫看修士上天入地,風光無比,但殺機重重,隨時會身死道消。吳王要作人世間至高無上的帝王,那麼還是遠離修士世界為好,以免殺劫降臨,避無可避。”
朱元璋,肅然問道,“還望真人明示。”
劉伯溫右手抬起,指著殿外星空,“天機漸露,龍脈甦醒,天意流溢。人世間君王,重受天道天意的眷顧。吳王當知,眼下,吳王修為便是突飛猛進,也難敵大修士一指。不如散去,如此一來,修士大劫,自然與吳王無關。吳王只須上體天命,下應民心,到時候自然眾生感念,天地護佑,遂成九五至尊。”
朱元璋瞠目結舌,卻又心潮澎湃。
修士之爭,修士大劫,要想避開,卻是須得自己停止修行,徐徐散功,先做凡人,再做帝王!
順天應命,人間帝王,吾所求。長生不老,成仙得道,吾所願。
熊掌與魚,不可兼得乎?
正所謂
人間如畫人間看,修士只和上廬山。
君王何須參仙道,順天應命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