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秘境不小,也不是特別大,悟虛飛了一天一夜,卻已經是將秘境方圓一八千里,大小兩百多座島嶼,悉數查遍,居然十之八九都有人。有十餘次,竟然還是如同遇到敖吉那般,被人從身後嗖的一聲,搶先一步,佔了去。更莫說帶有真人氣息的島嶼了。
怎麼星海秘境一下子放進來這麼多人,難道說廬山那邊形勢有變,老龍王在組建預備隊?
悟虛有點悶悶不樂,卻也不好發作,獨自一人站在海面上,望著透過一層透明結界垂下萬千光華的諸天星辰,默然無語。
這時候,兩名龍族修士,上下皆是人身,身著玉袍,徐徐飛了過來,邀請悟虛前往附近二人落腳的小島一敘。悟虛識得這二人,乃是先前敖吉飛走,敖楓分身震懾四方之後,對自己表達善意之人。稍作猶豫,便隨著二人來到東南十里外的小島上。
入島中涼亭落座之後,悟虛與二人一陣寒暄,便問起了如今星海秘境的變化,那二人相視一眼,便答道,“我等原本便是為了此事,相邀大師上這羅珊島一敘。先前在那青硯島,四太子敖吉雖然被九太子擋了去,但卻忌恨在心,便派了不少人重新進入星海秘境,將許多島嶼,尤其是有真人修士駐足的,悉皆佔去。”
“原來如此!”悟虛喝了一口這羅珊島上的清茶,點點頭,便不再言語。
那二人,見悟虛似乎氣到了極點,反而不動神色,便又說道,“我二人乃是九太子一系的,如今大師身為九太子的貴賓,卻受到四太子那一干人的暗中刁難阻撓,正商量著要聯絡秘境中的好友,和他們好好鬥一斗,給大師出口惡氣。”
卻見悟虛坐在石凳上,神色平靜,閉目沉思,久久不語,好一會兒,方才開口說道,“阿彌陀佛,出家之人,與世無求,慈悲為懷,無謂動那些嗔念殺念。不知二位道友及好友之中,有誰據有真人修士待過的島嶼?若是有,小僧願意重酬交換。”
龍族之人,大都是爭勇好鬥之人,一言不合往往拔刀相向。悟虛這樣的態度,在那二人眼裡,無異於太過軟弱,毫無大師高手風範。卻不知,悟虛一進星海秘境,為了衝擊真人境界,便一直在調整心態,收斂心神,一直要“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修煉佛門功法,晉升境界之際,若是還心存諸多雜念,起了貪嗔殺念,怎麼可能晉級成功?總是要一心向佛,一心正念,心中清明,不破戒,不沾無謂因果,雖四處行走,卻處處在閉關,隨待人接物,卻時時在入定。如此誠心恭謙,如履薄冰,方有可能衝擊真人境界成功。
古人遇有大事,或祭祀,或占卜,或受天子召見,都要齋戒沐浴,此中道理,亦是如此。
心誠,則靈。
不獨於此,悟虛翻遍古今中外史載,能夠成仙得道之人,或者受神佛護持者,沒有一人不是心有正信正念,嚴於律己。就算傳說中降龍羅漢濟癲之流,雖然言行放/蕩,酒肉不忌,但終歸是離不開一句“佛在心中坐”。
悟虛前世,每每看到一些網路小說,寫到某某為了念頭通達,所謂的殺伐決斷,一劍揮下,屍山血海,又某某持劍向天,高聲吶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都嗤之以鼻,只覺流毒甚深,只顧著讓一些低齡小白看得酸爽,看得高潮迭起,實則誤人不淺,三觀盡毀。
若是肆意殺人,便念頭通達,那便是入魔了,魔教中人雖然也可以飛昇,但殺戮太多,魔障困擾之下,機率很小,而且去的是魔界,可算是永墮苦海。我命雖然由我不由天,但必然是由著因果,有著這樣那樣的限制和規律。若不然,你有了命,別人都沒了命!
悟虛進入星海秘境,便非常小心,一直注意著起正念、不動心、尊因果。先前被敖吉困在青硯島,自己姑且打坐參悟佛法,是如此;敖吉飛出來,痛下殺手,自己也是躲開,祭出敖楓交於自己的玉佩,是如此;遇到鬼修,出聲詢問無應答,自行離去,也是如此;敖澄海雖然有所求,但拼著神識重創告知自己衝擊真人境界的經驗和體悟,自己感激不盡,主動允諾要助其脫離困境,也是如此;及至如此羅珊島這二人,要找人與九太子那邊大幹一場,為自己出口惡氣,自己出言相阻攔,也是如此。
某種角度上來講,以上種種,何嘗不是自己修行之中,晉升真人境界之前,所面對的種種考驗和魔障呢?做人難,難做人;修道難,難修道。
而自己在敖吉激發禁制,封住島嶼之時,自己就地而坐,一念清靜,在法界領略了真空妙有的法喜,顯化了蒲團木魚香爐,且有種種不可思議妙用;在洞中,發覺法界白骨劍遇見鬼物陰物,生起感應,,自己未明緣由之下,暗中抑制了白骨劍的滅度之意,心無半點殺意,這才令敖澄海大膽相信自己。
此中種種不可說之因果。若非真心追求大道者,豈能有所感應,有所信持?
正所謂
身若菩提心如鏡,塵埃之中持清靜。
欲成真人先求真,時時拂拭莫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