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相大師,說道,“那當日在千佛巖下,爭鬥之人,有何嘗不是平時敬香禮佛之人呢?悟虛大師,你又看寺外集慶方向,紅巾軍和元軍兩軍對峙。說是元軍,你可知道,城中主事之人是一漢人?御使大夫福壽。身著元軍服飾的軍士,大部是周圍聚集而來的鄉軍,其中漢人又佔了大半?你又看這中原諸地,東西紅巾軍,還有那張士誠、方國珍..各路起義軍,無不是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可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不知道有多少殺戮,多少英雄豪傑以萬民為芻狗?”
悟虛,默然,半響過後,問道,“難道棲霞寺及大師,可以捨棄這仙佛之道?”
吉相,合掌答道,“阿彌陀佛,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這些搪塞話,悟虛卻是不信的。反而將方才吉相一番機鋒說辭,仔細想了想,也發覺若依圓信聯絡諸多宗門的意思行事,問題多多。比如,聯絡之後,做什麼?怎麼做?是不是要推選一個類似武俠小說裡面寫的武林盟主?若是真到了進入天外天之時,是不是每個人都能進去?若是不然,又如何?
想到了這些,又知道吉相似乎另有想法打算之後,悟虛也不再強求。只是閒聊了幾句,便和吉相大師,從山崖走下來。途中,悟虛又專心請教了幾個中論有關的問題,受益匪淺。
待到了大佛閣,郭敏和藍玉依舊在那裡品茶,只是模樣卻十分怪異。此二人,靠在椅子上,雙目閉闔,各自案几上的茶杯冒著淡淡紅色氣流,順著二人鼻孔,緩緩吸入,臉上露出恬靜的微笑。
悟虛看向吉相大師,便見吉相大師,微微輕喝了一聲,不一會兒,郭敏與藍玉先後醒來。那藍玉醒來之後,久久回味一番,方才睜開雙眼,便起身抱拳,驚喜地問道,“方丈大師,不知道此茶是何名字?”
吉相大師,答道,“此茶乃是後山楓葉紅茶,其葉狀若楓葉,歷經春夏秋冬,於雪後採摘,收於舍利塔中,香薰燭照,三年乃成。飲入體內,以靈氣化之,可以洗滌心神,參悟四季變遷,提升心境。”
郭敏此刻也完全清醒過來,在一旁笑問道,“既然如此,為何剛才大師又將我等喝醒呢?”
吉相合掌道,“阿彌陀佛。所謂境界的體悟,不是一次性越久越好。一段記憶,一段感悟,今天思量感觸些許,珍藏些許,存於心底,待他日因緣觸發,又從心生,更別樣風情,諸多不同。”
郭敏怔了怔,隨著藍玉,難得的一本正經地躬身合掌道謝。
正所謂
本是敬香禮佛人,還有高低大小分。
兩杯紅茶慢慢飲,修道造反多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