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在四座城門之內已是各有一支隊伍緩緩而出,等過了吊橋之後,便背對護城河開始排列軍陣,而軍陣身後的吊橋卻又重新升起,城門也再次關閉。
完顏宗弼靜靜地看著眼前漸漸成形的梁山軍團軍陣,卻已有探馬跑到近前,完顏宗弼便問道:“王倫可出城了?”
那探馬報道:“已探知宋軍主將王倫已經親自率軍出了濟州城北門,現在正在城前列陣。”
“走。”完顏宗弼冷笑一聲:“去會會他。”
完顏宗弼說罷一提馬韁,當先衝出,身後眾將以及親軍大隊緊緊跟隨。
王倫此時也確實是親自領兵在濟州城北門外列陣,而對於這次是否要出城迎戰金軍,節度府內還曾有過一場辯論。
當時的山河大廳之內,一眾謀士各自出謀劃策,吳用、公孫勝等人都是建議要以逸待勞,憑城固守,等金軍銳氣耗盡之後,再出城反擊,便必可將金軍一鼓而敗。
但王倫卻不同意,王倫道:“我梁山軍團自建立之日起,歷經大小百餘戰,從不曾畏敵示弱,龜縮不前,此次與金軍對陣,金軍雖有十萬之眾,但濟州城內也有我梁山軍團十萬健兒,兵力並不差於金軍,又豈能只是憑城而戰,先輸了自家銳氣。”
王倫掃了一眼眾人,又道:“況且今日之戰,乃是梁山軍團第一次在山東地面與外敵相抗,我們身後的濟州城內便是萬千山東父老,他們都在眼睜睜地看著我們,我們又怎能退守城中,讓金軍的炮火傷到城中老幼。
今日這一戰,我們打的不是仗,打的是士氣民心,此一戰,沒有敗,只有勝,此一戰,必要殲敵於城外,不得有一矢一箭落入濟州城內。”
“大人所言極是。”盧俊義起身說道:“金人兩次南下劫掠,毀州破府,燒殺搶奪,視我大漢百姓如草芥,而當今朝廷上下卻畏金如虎,貪生怕死,不敢與金軍抵死相戰,從而使得金人的氣焰更加囂張。
現在我們太需要一場徹底的大勝,來提升我漢人計程車氣民心,就請大人示下如何應戰,我盧俊義願第一個率軍出城,與金人死戰。”
王倫、盧俊義這節度府與梁山軍團的兩大首腦都贊同出城與金軍決戰,其他人自然是再無異議,當即齊聲附和,表示願意一同出城與金軍決一死戰。
王倫與盧俊義等人商議後,便當即拍板,濟州城四門齊開,近衛兵團與宿衛兵團所有將士混編成四支戰隊,同時開到城外列陣迎敵。
而這四支戰隊則由王倫、盧俊義、柴進、耶律梁材現在節度府的四大首腦分別統領,其中柴進與史進率領近衛兵團龍驤軍出東門,鎮守東城,盧俊義與扈成率領近衛兵團朱雀軍出南門,鎮守南城,耶律梁材與趙雲率領近衛兵團虎賁軍出西門,鎮守西城,而王倫則與武松親率宿衛兵團出北門,鎮守北城。
濟州城內則由李綱與張叔夜負責鎮守,梁山軍團只留鬱保四的軍旗護衛旅,再加節度府各部的護衛,以及衙役、差人等一些非準戰鬥人員來協助守城。
而等四大戰隊出城之後,則立即關閉濟州城四門,李綱、張叔夜率隊登上城頭督戰,在金軍敗退之前任何人不得私自開啟城門,違令者立斬不赦,同時城外的戰隊若有臨敵怯陣,脫隊擅逃者,就於城上就地射殺,絕不容情,此戰不勝,任何人不得進城。
王倫軍令即下,四大戰隊便立即依令各自出城,在城外排列軍陣。
而此時金軍也已將濟州城四面圍住,完顏宗弼率領親軍奔到北城,遠遠看見宿衛兵團背靠護城河,在震耳的鼓聲之中,已經列隊完畢,正在嚴陣以待。
完顏宗弼提馬向前,卻發現遠處的宿衛兵團似乎有哪裡不一樣,記得去年與王倫交戰之時,梁山軍團旗號鮮豔,盔明甲亮,甚是威武雄壯,氣勢非凡。
可今天看起來,雖然梁山軍團血紅的旗幟依然高高飄揚,濟州城頭上“保家衛國、佑我中華”的大旗更是奪人二目,但除此之外,眼前這兩萬多人卻盡是灰濛濛的一片,竟好似已經渾然成為了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