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十餘日間,西線軍報便接連送來,完顏宗弼的大軍進入菏澤之後,駐守菏澤的契丹兵團自是首當其衝,已與金軍相遇接戰。
完顏宗弼率領大軍進入菏澤之後,便即直奔濟州,這日大軍正行,便有探馬來報前方有宋軍迎戰,只是這支軍隊雖是俱著宋軍衣甲,但卻是盡打契丹兵團的旗號。
“亡國之種,喪家之犬。”完顏宗弼不由大笑,對麾下眾將道:“這些遼國餘孽被我大金鐵騎追得無處可逃,原來竟是投靠了宋人,如今還要為宋軍來打頭陣,為他人做了嫁衣仍不自知,當真是愚蠢至極。
不過這塊肥肉既然已經送到咱們嘴邊了,又豈有輕易放過之理,如此便送他們一程,也好讓他們魂歸故里,與他們的死鬼皇帝相聚去吧。”
完顏宗弼隨即傳令各軍一齊向前,而在契丹兵團的佇列之中,耶律顏光、耶律得重早已嚴陣以待,見金軍漫山遍野衝殺過來,二人卻是目光如冰,臉上也盡是冷笑。
耶律顏光將手一揮,軍中便即響起號角,契丹鐵騎立即驟然而出,迎頭向金軍發起衝鋒。
契丹兵團組建的時間尚短,進駐菏澤也沒有多少時日,雖然也是抓緊一切時間招兵買馬,匯聚遼軍舊部,然而到現在卻仍是不滿萬人。
但契丹兵團的將士大多都是原來的遼國故民以及遼軍老兵,幾乎每個人都有親人父老死於金軍之手,所有將士心中無不深藏著亡國滅族之仇,對金人更加是恨之入骨。
而此時見到金軍就在眼前,契丹兵團的將士不由個個血紅了眼睛,恨不得立刻衝上前去與金軍拼命,為自己的親人報仇。
衝鋒的號角響起,契丹兵團所有將士齊聲怒吼,立時揮舞兵器催馬迎著金軍衝去。
兩軍彼此對沖,在相距還有兩箭之地時,金軍騎兵就已在馬上張開搭箭,只待放箭吊射,卻忽地從契丹兵團之中傳來一陣巨響,竟是幾百支火銃齊鳴,衝在最前面的金軍騎兵一箭尚未射出,便已是成排地從馬上倒撞而下。
後面的金軍騎兵見前面的戰友落馬,卻沒有絲毫猶豫停留,而是越發地催馬加速向前,只等突入弓箭射程之後便開弓放箭,但契丹兵團的火銃卻再次發威,已經開始第二輪射擊,當前的金軍騎兵又是被轟倒一大片。
眼見兩軍將要衝到弓箭射程之內,後續趕上的金軍騎兵已經開始放箭,但契丹兵團的前鋒卻不再前衝,而是忽地左右分開,向兩側橫向賓士,馬上的契丹騎兵更是全部將火銃調轉方向,側身而放,開始進行第三輪射擊,衝到近前的金軍騎兵再次被打落下馬。
而契丹兵團現在所用的火銃,正是王倫根據後世明朝軍隊普遍使用的三眼神銃進行改良過的三眼馬銃,這種新式的三眼馬銃與明朝的三眼銃一樣都有三根槍管,也是事先便已裝填好三顆子彈,可以連續發射三次。
但與明代火銃不同的是,契丹兵團所用的新式三眼銃的點火方式已由火繩點火改進為了由燧石撞擊發火,在發射之時,只需勾動扳機,聯動撞錘捶擊燧石,從而發出火星,然後引燃槍膛內的火藥,便可推動子彈發射。
而且新式三眼銃的槍膛內還刻有膛線,子彈發射之後,就會快速旋轉,所以新式三眼馬銃的射程以及彈道的穩定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另外新式三眼馬銃的撞錘前部與銃管之間裝有齒輪機構,可以使銃身旋轉,在進行了一次射擊之後,只需轉動銃尾的手柄,便可讓撞錘對準另一支銃管,然後再勾動扳機捶擊發火燧石,就能再次發射,由此可以連發三銃。
只是因為這種三眼馬銃有三支槍管,若要做成後膛裝彈,工藝結構就會太過複雜,製造難度也太高,根本無法大規模裝備部隊,所以仍是採用了舊式的前膛裝彈方式。
而在梁山軍團裝備新式火銃過程中,王倫原本想給騎兵部隊也都用上最新型的後膛針擊式火銃,為此便讓凌振、湯隆等人去做實驗。
凌振、湯隆就讓騎兵手持新式火銃發起衝鋒,等到進入火銃射程,騎兵便開始發射第一銃,但由於彈夾還沒有研發出來,梁山軍團現有的火銃仍然都是單發,所以在打完第一銃後,就必須得開啟彈倉,退出彈殼,再重新裝填第二發子彈,然後再進行發射。
然而騎兵騎在馬上,又是在急速衝鋒的過程中,時刻都是處於極為顛簸而且起伏不定的環境裡,根本無法做到從容裝填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