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耿志遠思索道:“私人企業就得任人唯親,放著可靠的親戚朋友不用,幹嗎用不知底細的外人?外人能跟咱們一條心嗎?”
丈夫的觀點雖然聽起來不入耳,但是細細一想卻是很有幾分道理。蘇卿暗道:“志遠從開辦渝湘餐廳起,重用的要麼是我家的人,要麼是他的親戚朋友,再就是和林家有關係的人,還真是踐行了任人唯親的原則。”
陸怡道:“我跟臨山縣醫院主管部門接觸了幾次,他們似乎嫌棄我們公司小,沒什麼名氣,好像對咱們不大重視呢。”
耿志遠笑道:“別急,據我瞭解,另外有意向的兩家公司,一家是現任院長聯絡的,另一家是個皮包公司,他們的實力還不如咱們呢。”
他又說道:“有道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臨山縣醫院虧損是個好事,扭虧為盈養活五百多口子人可不容易,沒點實力還真不敢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蘇卿笑道:“陸姐姐,清泉公司怎麼沒名氣?我已經聯絡省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出廣告了,很快臨山縣就會知道咱們的名氣的。”
陸怡這才想起來,身邊站著的可是寧城電視臺當紅主持人,頓足拍手道:“哎呀!我怎麼忘了小蘇妹子……哦!不!蘇董事長這回事了,下次再見了他們我可得好好說道一番。”
蘇卿莞爾道:“陸姐姐,你大膽提我的名字便是。為了臨山縣人民的福祉,我願意擔這個虛名。”
耿志遠佩服道:“卿卿不愧是電視臺的,張嘴就把收購這件事提上了一個高度。對!我們就是為了改善臨山縣人民的醫療條件才做出收購縣醫院的決定,因為我和陸副總都是梁城當地人,看不得鄉親們因為看病而受難為。”
陸怡歎服道:“我真服了你們兩口子,幾句話把一個商業收購行為抬到了那麼高的高度。行!為了父老鄉親們看病方便,不再讓他們去外地奔波,我們清泉公司願意為臨山縣的發展做出貢獻。”
收購臨山縣醫院的事情急不得,耿志遠也不著急,他更關心的是楚英公司硝酸專案建設進展情況。
三個人來到建設現場,陳健難得回家休假去了,工地上暫時由劉理清負責。他領著耿志遠等人在現場轉了一圈。
耿志遠注意到辦公樓主體已經基本完工,鍋爐房、脫鹽水站、消防水泵房等輔助設施也接近建設完畢。硝酸主廠房框架已經澆築完畢,正在施工房頂和樓板、地面上一些基礎等小細節。
“土建大概什麼時候能完工?”耿志遠巡視著整個現場道。
劉理清道:“中間還有個春節,工人們過完年怎麼也得初九才能來,這樣算下來大概三月底四月初能弄個差不多。”
“化建公司準備什麼時候進場?”耿志遠又問道。
“計劃過了正月十五就進場。”劉理清回答道:“裝置也是準備十五以後陸續運來。”
耿志遠忽然想起一事,忙問道:“化肥廠的裝置有咱的人看著嗎?”
“有!”劉理清笑道:“孫經理一直帶人像看寶貝似的在那裡守著,聽說二十四小時值班呢。”
“對我們來說,那些裝置就是寶貝呀。”耿志遠感慨道:“沒有這些舊裝置,我們這個廠也建不起來。孫經理是個幹實事的人,他想得很周到!”
“是啊,現在要是再訂購新裝置,根本來不及了。”劉理清應和道。
“原先廠裡的職工,陳經理是怎麼安排的?”耿志遠佯做無意道。
劉理清微微皺眉道:“陳經理現場喊來了十幾個人幫忙,孫經理那邊也有十幾個人,加起來大概有個三十來人。剩下的人還在家裡等通知。”
“噢?”耿志遠淡淡應了一聲,又問道:“劉經理,以你的經驗,正常執行之後,硝酸車間需要多少人?”
劉理清略微一愣,隨即道:“只考慮硝酸車間和罐區的話,按四班三運轉計算,最多二十個人就夠了。要是再算上車間辦公室和分析化驗,最多二十五六個人。”
“二十五六個人?”耿志遠心裡默算了一遍,整個楚英公司最少需要大約五六十人便可以開展正常生產,接收來的縣化肥廠硝酸分廠六七十個老職工,擇優錄用下大機率能消化完畢。
至於剩下的淘汰者,雖然按協議不能馬上解僱,也可以安排在門衛安保和清掃環境衛生上。反正想拿到錢必須付出相應的勞動,在楚英公司想不勞而獲絕對是找錯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