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的三個學生,一個是畢業於大連理工的柏旭陽,一個是畢業於浙江大學的李冀軍,還有一個女孩子陳昕,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三個人都是化學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進到院裡之後便跟著夏蘇學習,經過半年多的相處,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群體。
耿志遠的突然出現,威脅並妨礙到了小群體的正常生活,所以三個人對他頗有微詞。
“我聽萬工說,這傢伙沒什麼真本事,在一線幹不下去了才找關係借調到技術質量部的。”柏旭陽滿臉不屑道:“看樣子在技術質量部也幹得不怎麼樣,要不然能讓人攆回來?”
李冀軍道:“我聽韓志強說,耿志遠最喜歡打壓同事。去年梁城化肥廠搬遷工程出了點問題,本來不是人家韓志強的責任,他非要說是小韓的錯,硬硬壓到他頭上,差點讓小韓受了處分。”
陳昕推測道:“我估計姓耿的說不定是領導的親戚,要不然敢整小韓?他才比小韓早來幾年。我們要想不受欺負,必須齊心合力想個辦法把他趕出我們辦公室。”
“對!”同仇敵愾下,三個年輕人迅速達成了一致意見。
耿志遠萬萬沒有想到,時光荏苒角色轉換,如今的他成了當年犯了眾怒的趙忠誠,三個年輕人反倒變成了曾經的他和劉梅等人。
回到工藝室,耿志遠依舊無事可幹。去年,趁著耿志遠和劉梅都不在的空,室裡又派趙忠誠和申德榜去北京學習了C2,回來後承擔了應力分析工作,所以各專案的應力分析也不需要再找他幫忙。
王平曾經說過,設計院缺了誰都行,沒有一個人是院裡不可或缺、離不開的人物。他說的話雖然有點粗俗,但是話糙理不糙,諾大的省院,幾百號技術人員,怎麼可能離開了一個人便運轉不下去?
若是真發生了這種極端情況,只能說明主管領導眼光短淺,沒有預見到可能發生的危機。
應力分析雖然難學,但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學不會。只要是正規大學安排有力學課程的工科專業,經過培訓後基本都能學會。
最近兩三年,設計院先後引進了三十多個工藝專業年輕人,每個老同志都分到了帶學生的任務。即便如專案少的王平,如今也擔負著兩個學生的培訓任務。
因此像耿志遠這種說年輕不年輕,說老還不算老的工程師,在室裡的位置是最尷尬的。
同年齡的曾大有、於慶賀已經當上了專業負責人,年輕點的萬德福甚至當上了小專案的設計經理。陳瑛去了行政,劉梅休了產假,只剩下他跟許遠航整天無所事事。
夏蘇曾經是他的老師,見自己的徒弟淪落到如此悽慘的地步,憐憫之餘便把手裡一個冷凍站的校核任務安排給了他。
冷凍站的設計人是陳昕,耿志遠第一次當校核人,又是老師照顧他給的任務,自然是百分之兩百的上心。
耿志遠從計算機上仔細校核著陳昕設計的圖紙,他越看越搖頭,臉色也難看得很。
“陳昕,你過來一下。”耿志遠整理了一下自己寫的校核記錄,招呼陳昕道。
陳昕皺了皺眉頭,偷著朝柏旭陽和李冀軍做了個鬼臉,不情願地來到了耿志遠身旁。
耿志遠指著校核記錄道:“圖紙上的問題我寫到校核記錄上了,圖面錯誤你對著校核記錄一一修改,有幾個比較大的事我給你說一下。”
“嗯!”陳昕不耐煩答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