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山呵了一聲:“莪不敢說算盤是不是這麼打的,但總有人認為……資本可以無所不能,可以超越一切, 包括夫妻父子。”
“是,我承認, 為了錢,為了地位, 類似的事發生過不止一次。但在我們兩口子這裡,行不通的。”
萬永亮便一時不知道怎麼接嘴了。
他不算遠芯原始的創始團隊——因為第一批人全是純搞技術的, 但他卻算得上是遠芯整個企業體系的第二號人物——陳靜上馬之後, 立刻就招了他。而他一入遠芯,便成為整個遠芯除了蘇星河教授之外年齡最老的員工。
俗話說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混跡過單位的萬永亮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和頭腦,也有清晰的局勢判斷能力以及識人的本領。
他這樣的本領, 親眼看著蘇遠山從十七歲的少年成長到現在,對蘇遠山, 他自然比旁人有著更多的理解——這個理解就是, 不要試圖用常識去理解山總。
有時候,他甚至有種錯覺,山總這一副年輕的軀殼中,隱藏著一具比自己還要蒼老成熟的靈魂。
於是萬永亮便想到了今年發生的一系列國際上發生的事件:“說到敘事方式(其實是YSXT),我現在越來越覺得,網際網路上啊,比的就是誰的嗓門大, 誰的聽眾多……”
蘇遠山笑了起來:“可不是麼, 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兩件事。第一,避免單一語言網際網路的區域網化。第二, 避免被人家的大嗓門給喊暈了。”
“但現在……人家的嗓門很大啊。”萬永亮便嘆了口氣:“人家有先天優勢。”
“嗯,沒事,慢慢來, 我們也有大嗓門。”
萬永亮便咳了一聲:“好像就你的嗓門大。”
蘇遠山哈哈一笑。
是的,縱觀國內,就他的嗓門最大,且願意聽的人最多。
別說國內,就算全世界,崇尚強者也是大多數。
“說道嗓門,下個月我要去隔壁三哥那邊訪問一圈,你看能不能安排幾個人跟新聞。”
“嗯?具體什麼時候?”
“沒確定,20號左右吧。”說著蘇遠山感慨道:“過去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在那邊的投入沒怎麼用心,搞得今年在金磚會和前不久的上合會,那邊的領導都在吐槽了……”
——因為HK數碼港的崛起,形成了整個東南亞的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科技圈的緣故, 再加上蘇遠山一直都預設India是矽谷那邊的人才庫,以至於他忽略了,在現在的歷史線上,其實矽谷對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是被削弱了的。
在記憶的歷史中, 全天下只有一個矽谷。但現在……非但有省城這個東方矽谷不說, 也有數碼港這個東南亞矽谷,以及在希拉剋先生的大力推動下,以遠芯為首的各路資本下打造出的里昂矽谷……
特別是里昂。
在錯過了矽谷、省城、數碼港之後,老美資本終於不願意再錯失這一次網際網路風口了。於是在確定了遠芯以及國內資本開始與歐洲資本結盟,要再造一個高科技新城後,北美資本開始蜂擁而至。在極短的時間內,里昂便獲得了大量的資本,無數個IT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這麼多的矽谷,自然而然地便讓加利福利亞灣區逐漸失去了輝煌。
而一個事實是,India還是有人才的。
因此,遠芯這次便借坡下驢,打算在班加羅爾建立一個研發中心,同時也會順便考察一下,如果條件還行,那麼不排除帶著一票網際網路企業過去發展。
而蘇遠山也應邀以學者的身份去幾個大學進行訪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