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諾獎委員會為了保持神秘,非但提名和人選的保密工作做得堪比情報局不說,評選的風格也十分的“莫測”,極其喜歡與老百姓作對。
對於蘇遠山獲得沃爾夫獎這個所謂的風向標……這樣說吧,在蘇遠山的理解中,或者在絕大多數科學家的理解中,與其說所謂的有三分之一的沃爾夫獎獲得者將會獲得諾獎,從而被譽為“風向標”,不如站在科學的角度來看——沃爾夫其實和諾獎的評選理念和標準是一樣的,最起碼,對科學的貢獻是一樣的。。。
當eso率先掏出流量密碼後,其餘的入口網站也紛紛不甘落後,跟著推出了諾獎專題。除了對已經開出的醫學或生物學獎的學者進行簡歷和成果介紹之外,更多的是對明天的重頭戲進行“猜測”。
當然,這個猜……很大程度上其實代表了群眾的呼聲,以及群眾平時所關注的領域。
自然的,蘇遠山是一個大熱門選手——無論國內外,只要是搞二維材料的,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蘇遠山今年很有戲。
——如果今年沒戲,那不是因為他的成果和貢獻不夠,而是因為其他人可能等不下去了……
但在討論中,也有人旗幟鮮明地表示蘇遠山不太可能。
一篇用繁體字發表的博文很詳細分析了石墨烯的發現,該博主認為,蘇遠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全職教授,而是一個企業家。他迄今為止的所有後續成果都是他的研究生做出來的——而且有些研究生的年齡甚至比他還大,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的時間比他還多。
這位博主又抖出了蘇遠山的學習經歷以及兩個博士頭銜的來歷,表示蘇遠山從高中階段起就放棄了在學校學習,然後依靠“中學生程式和電子設計大賽”這一途徑拿到了特等獎,最終被電科特招。
特招後,蘇遠山也沒有在學校聽課,繼而一直呆在遠芯,最後依靠一篇不需要任何高深理論,只是多了一點點運氣才發現的石墨烯論文一下拿到了電科的物理學博士頭銜。
而且這還不算……他還依靠兩篇有關晶片架構的頂刊論文又獲得了計算機資訊與工程的博士頭銜。
換言之,就是他從高中階段,就沒有經過全日制的學習,只是依靠三篇論文,然後在二十二歲就獲得了雙料博士,繼而被電科聘為副教授,開始組建自己的實驗室,同時帶研究生……
這篇博文,還特別指出了最近十年,那些掛在電科的、棣屬於遠芯體系的教授們發的paper——這幫人,幾乎全是遠芯的創始人團隊成員,也正是因為他們這十年來發的數十篇論文,直接把電科的影響力從一個不入流的電子和通訊類大學送進了如今的所謂的“國際一線。”
這篇博文一出,沒用多久就被幾位平日裡愛好仗義執言的vip博主們轉了過去,繼而引發了大範圍的爭論。
……
“都他媽說要捧殺,我他孃的還沒被捧呢,就開始殺了……”
抱著女兒,蘇遠山衝著葉如黛抱怨了起來——就是她惹的事兒。
葉如黛那邊還是凌晨,此時正躺在床上,拿著手機對準自己,聞言便瞪了蘇遠山一眼——網路卡了一下,於是讓她的表情有些變形——“別在小豆麵前說髒話。”
“媽媽,請叫我小暮。”
蘇暮小姑娘一本正經地看著母親:“唐叔叔他們家的小狗狗就叫小豆。”
葉如黛哈哈一笑:“哈?那叫你小狗狗?”
“不要。”
“好吧,蘇小暮,該睡覺了。”
&nua!”
……
女兒留下一個飛吻後跑到門邊,又給蘇遠山丟了一個,這才收回小腦袋,同時替蘇遠山關上房門。
“女兒長大了哈。”從門口收回視線,蘇遠山眼中一片溺愛。
“馬上五週歲了,當然該長大了。”
蘇遠山咳了一聲:“我的意思是,她智商好像比其他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