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提一嘴,原則上,五五分。”
段勇平把檔案分給眾人,望向蘇遠山:“具體每個單位的情況,山總瞭解得比較清楚,下面就由他來主持。”
蘇遠山接過話:“行,那我就簡單說一下。”
“五五分,指的是國內和國外單位的數量對比——這是一次亞洲技術大聯盟不假,但每個人都有私心。作為我們,當然是希望國內單位能夠藉此機會完成一次科研上的飛躍。”
“國內單位怕沒有多少可以選擇的吧?”說這話的是李明柳,他抖了抖名單,微微皺眉道:“遠芯,德遠,精光,宏芯,這就是四家了——如果是十家的話,那國內就只有一個名額。搞光學,T大你跑不掉吧?長光所你跑不掉吧?然後華晶那邊肯定也想進來,首都精密那邊也是國內少有能拿得出手的精密機械單位,撇開他們說不過去啊……”
“所以才要大家討論嘛。”段勇平呵呵一笑:“初步打算,確實是十家左右。”
“有點難……”李明柳搖了搖頭:“老美那邊,主力其實是三大國家實驗室,我們這邊除了長光所,都算不上國家實驗室。當然,咱們這邊的技術確實也走得有點畸形……”
李明柳的話落在眾人耳朵中,每個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但最後,所有人都露出了會心一笑。
確實,國內的技術……走的有點“畸形”。
——在老美那邊,無論是大學也好,還是國家實驗室也好,都擁有沉澱了數十年甚至更久的底蘊。在西邊,由頂尖大學和實驗室提出理論,再由企業進行技術變現,這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模式。
矽谷的誕生,就是這種模式發展的過程。
而國內……坦白說,自從90年代初改革全面開放之後,無論是理論也好,還是技術實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企業完成的。
換句話說,就是目前國內“民用”的最高科研力量,其實是在企業裡面。
——遠芯就是這些企業中最傑出的代表。
而在座的,無論是德遠的晶圓廠工藝,還是眾芯的封裝技術,亦或者是索性的鋰電技術,亦或者是遠芯的晶片設計,通訊技術……這些代表著該行業最強的力量和最深度的發展方向,都是由企業主導的。
但大家都明白,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如果完全由企業來主導整個科研領域,那顯然是不行的。
拋開企業逐利的天性不談,光是在“科技未來”這一條上,企業就壓根沒辦法和高校以及專職科研單位相比——企業需要這些天職就是為了突破人類科技上限的單位來提供新的方向。
現在的問題是,遠芯希望藉此機會“拉”國內科研單位一把,但國內科研單位,卻不是很能跟上步伐。
“嗯,老李說的確實是目前的主要問題。所以我傾向於國內無論如何要搞六家,先把長光所和T大搞進來……電科這邊就算了,術業有專攻,電科搞EUV就不是那塊料,進來徒增笑話。”
蘇遠山這句話讓眾人忍不住一笑——他能這麼說,顯然是給蘇星河校長做通了工作。不然按照現在電科的“野心”,怕是無論如何都想插一腳進來。
“至於海外,那名單就有點不好選了。”蘇遠山說著苦笑道:“意法,NEC,東芝,Gigaphoton,南洋大學,東大,港大,尼康,SK……這些都是希望進入的。”
“還有三星電子。”一直默默坐在蘇遠山身後的周小慧笑著補充了一句:“三星電子也和我們一樣,謀求進入EUV聯盟,但一直被拒絕……從這點上,老美還真的是從不掩飾自己的小氣,整個EUV聯盟,除了本土企業和單位之外,就只有億恆和ASML這兩家。”
“億恆要改名英飛凌了。”蘇遠山回頭看了一眼周小慧,笑道:“這也說明了,老美是真不把除了白人的有色人種當回事。”
人群中突然響起一聲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