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諾獎的結果證實了,在沒有新技術和新發現的時候,對於科學成果旳認定這一領域……確實沒有什麼偏差。
但蘇遠山的心情卻並不十分愉悅……
畢竟,如果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的角度而言,這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就算蘇遠山和遠芯掀起了這麼強烈的連鎖反應,自然科學卻依舊在按部就班。或者說,最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依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奔跑。
而隨著年齡增長,蘇遠山心中對自然科學的追求,或者說對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追求的心便越是強烈。
他一直沒有忘記,也一直在提醒自己,自己是“穿越”回來的。
作為一名物理學家,他不希望自己餘生是糊塗的,即便只有三分糊塗。
因此,在北極星和諾獎雙雙開獎的這段日子,他與理論物理界進行了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交流,深入瞭解了目前的超弦理論和超對稱理論以及宇宙模擬等理論的進展……
當然,他沒有找到答案。
//嗯……這確實是在為新書的世界觀做準備,且新書會延續本書的世界架構。
……
11月11日,北極星頒獎儀式省城科技中心進行。
因為已經提前知道了前來領獎的諸位學者中,有五位學者已經是確定了的諾獎獲得者,因此對於國內的學界而言,這也相當於一場同時邀請五名諾獎學者的盛會——而由於標的池效應,大家理所當然地會認為非理化生這三個獎項的其他成果是同等級的。
當然,事實上無論是數學也好,還是電腦科學也好,亦或者是新開闢的電子工程領域也好,這些人的成果都無可非議,且絕對是重量級的。
因此,頒獎典禮的規格可謂空前。在決定典禮時間之前的一個月,蘇遠山便收到了來自各個渠道的“招呼”,希望能夠獲得一張典禮會場的邀請函。
對於此,蘇遠山自然是……有求必應。
畢竟在安排中,頒獎典禮後會安排一天時間做學術交流,隨後主委會還會提供七日遊的差旅報銷——是的,連親友團都包。
當然,主委會也蕭規曹隨,對親友團人數採取了14人的限制,而且也只包全程的差旅和頒獎典禮兩天的伙食——但就這,一場慶典下來,每個獲獎者的預估費用也提到了將近百萬。
不過好在北極星發的都是理工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大家除了家人之外,就一般只帶幾個學生,人數大多控制在十人以內。
……
“北極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類的蠻荒歷史中,它一直都指引著人類的方向。”
頒獎典禮現場,一位耄耋老人站在講臺中央,望著鴉雀無聲的會場慢慢地發表著他的開場演講。
“而今天,我們有幸看到,以它為名的獎勵,頒給了為科學和技術做出了巨大進步的學者。”
掌聲響起,打斷了老人的講話。
老人含著笑,望向臺下第一排的嘉賓:“希望在未來,科學界能夠湧現出更多的北極星,引導著我們科學之路的發展。”
伴隨著掌聲,盛裝打扮的席小丁與兩位同樣穿著禮服,舉著托盤的漂亮姑娘走到講臺邊。
席小丁與老人交流了一下後,他開始宣佈頒獎開始,隨後從姑娘的手中接過證書和獎盃,雙手遞給老人。
“楊老。”席小丁面對老人,一臉的恭敬。
楊振寧院士含笑點頭,接過獎狀,而後雙手遞給走上前臺的張益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