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夜貓子麼?”
“我都三十好幾的人了,夜哪門子的貓?”
蘇遠山說著便側過身,一個標準的公主抱,便把她打橫抱了起來。
半小時後。
葉如黛:“你不是都說你三十好幾的人了麼!”
*
*
第二天早上,蘇遠山在六點半準時睜開眼睛。
長期以來的工作安排讓他形成了6+1的睡眠習慣,即晚上睡六小時, 午休一小時。特別是最近兩年,他又幾乎沒有出差倒時差,因此生物鐘穩定得很。
倒是葉如黛,正背對著他睡得那叫一個香甜。
蘇遠山伸手摸過手機,解鎖後點進微博——換成以前,他是絕對不會一睜眼就刷社交媒體的。只不過這段時間,他一直都在關注錘皮耶羅的事,這才每天第一時間都會瀏覽訊息——現在這個時候,也是老美那邊上線最活躍的晚上。
從蘇遠山改變習慣就可以看出,他對皮耶羅造假事件的關注,遠遠不像他表面上那麼風輕雲淡。
之前的那篇充滿了“陰謀論”的分析其實說得沒錯。
這確實是一場有預謀地,有針對性地,由東方科學界發起的對西方科學界權威的一次挑戰。
同時它也是國內學術道德委員會用來豎的一個典型,一條紅線。
而對蘇遠山而言,這更是由社交媒體推動的、打破權威的一次試探。
所以,他除了看重結果之外,更看重經過。
讓他很放心的是,在這場全網石錘皮耶羅的狂歡中,或許是佔據了有利的道德高地,以至於一切都進展得極為順利。
無論是eso也好,還是微博也好,還是貼吧,ivideo,以及與微博有著高度同質化的、但無論影響力還是註冊人數都遠遠比不夠微博的Twitter也好……都為心肌幹細胞造假的熱度貢獻了力量。
這說明,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就算是他們再沒有科學素養,再對科學沒有興趣,只要合理地進行引導和事件表述,依舊也能讓普通人升起興趣。
譬如微博上就有許多大V用大白話對心肌幹細胞進行了科普,說皮耶羅這人聲稱可以讓心臟返老還童,結果現在被人石錘是扯淡。
蘇遠山重新整理著主頁,然後一篇高小方在一分鐘前轉的博文便跳了出來。
高小方對他轉的文章只有短短的一句話評論。
——“看來心肌幹細胞造假確實沒得洗了。”
蘇遠山點進文章後,發現這是一篇由霍華德休斯研究院教授、心血管科學新領軍人物傑弗瑞·莫爾墾丁用寫論文的態度釋出的一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