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星河教授和頭天晚上趕回來的段勇平站在大門口迎接了計委和外經貿委的相關人員。
按理說,現在蘇星河教授是不需要親自迎接的,但無奈這邊的規格實在太高——兩個實權部門的正、副主任聯袂而來,這場面確實有點大。
這也表示,計委這邊確實是希望能傾聽遠芯的聲音,同時也想來看一看遠芯。
……
“楊哥,你今天算是哪個部門的?”
蘇遠山自從接了人後便把楊光信引進自己辦公室,笑呵呵地問道。
楊光信一邊觀察著蘇遠山辦公室,一邊在客座沙發落座:“我算是編外人員——小山,你這辦公室不錯啊,得有四十平吧?”
“差不多。”
“嘖,我也算是看過不少老總辦公室的人,書架大多都是各種裝面子的企管書籍,你倒好,全是課本。”
蘇遠山順著楊光信的目光望向書架,自己也是忍不住一笑——他的書架上擺滿了物理和程式設計以及積體電路方面的相關書籍不說,其中還不乏有一半都是英文書。
“哈哈,我這也是用來撐面子的,表示時刻不忘學習。”
“看來怡雯說得對,你真是學霸。”楊光信笑了笑,從書架收回視線,望向蘇遠山:“我先來你這打個前哨,等他們過場走完大概就要向你討教了。”
蘇遠山便苦笑了一下,但還是點了點頭。
遠芯都成立這麼多年了,如果政府還不知道遠芯真正的決策核心……那相關部門還不如回家種紅薯去。
當然了,政府也不會不顧及到陳靜的面子,早在三天前,計委便派出了一個小組參觀和訪問了首都那邊的辦事處。
“討教實在不敢當,只希望遠芯這幾年的經驗能夠為國家提供一點點幫助。”蘇遠山回答得很謙虛。
楊光信笑著搖搖頭,卻在心中輕輕感嘆。
他雖然先前自嘲說是編外人員,但根據組織上的安排,他理論上會是改組後的計委——或者說發展委員會中投資司這一塊的,而且還是主要負責人。
在國外歷練的幾年,他也在不斷學習先進的企業投資和管理經驗,並深入地瞭解過海外巨頭的崛起和發家史。
而且,他是丟掉了固有的“剝削論”來看待那些企業崛起的。
在縱觀無數行業巨頭的崛起之路後,楊光信總結出一個能夠框架所有企業的經驗。
那就是,這些企業,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最符合利益的方向——無一例外。
而當他將視線從國際企業收回,落在遠芯體系後,他更是篤定了這個經驗。
遠芯,幾乎沒有一步是走錯的。
這就有點可怕了。
所以,他才強烈要求,甚至不惜說動已經榮升外經貿委副主任的父親去計委那邊吹風,也一定要來遠芯。
好好地、認真地,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