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蘇遠山笑了很是愉快。
剛才的國際長途花了他一百塊錢,但如果這個長途是讓陳浩明搞瀏覽器的關鍵,那這個長途就太划算了。
90年代的網際網路啊!這麼撈錢的風口,蘇遠山當然不會錯過。
只是他沒有考慮讓遠芯或星海去親自搞——只需要秦思那邊直接天使投資就行了,到時候在千禧年網際網路寒冬之前變現即可。
要知道,網際網路寒冬,同時也是半導體寒冬。十年後的01到03年,是半導體六十年曆史上同比增長的最低谷——將近負30%。
那次也是自80年代以來便擅長玩逆週期收購的三星唯一沒出手的一次。
蘇遠山不知道三星還玩不玩,但這一次包括今後的逆週期投資,就該遠芯來玩了。
但蘇遠山不想在90年代親自涉足網際網路,不表示手下有人找到了方向而不去搞,況且瀏覽器是網際網路的基礎,再寒冬也凍不著它。
別的不說,陳浩明搞出瀏覽器,那遠芯就相當於多了一個網景。
稍稍有點網際網路記憶的人都知道,93年才成立的網景,在公開募股之初股價是多麼的瘋狂。
當初資本和市場熱捧讓網景無比膨脹,以至於它妄圖利用瀏覽器的市場和影響來挑戰作業系統。
或許在網景這頭初生牛犢的眼中,windows3.1也不過爾爾。
只可惜,微軟從來都不是吃素的。在覺察到網景的野心之後,微軟直接和Spyglass合作,獲得了授權和原始碼後,直接搞出了Internet Explorer,也就是大名鼎鼎的IE。和網景展開了一場瀏覽器大戰。
當版本到了IE4.0之後,它和Windows徹底捆綁,以預裝形式成為預設瀏覽器。
此時已經失利的網景祭出免費大旗,並開啟Mozilla非盈利專案,試圖魚死網破。但終究還是擋不住微軟的車輪滾滾。
這場大戰最終以微軟的勝利而終結。
——Win98一出,天下太平。
後來網景賣身給了AOL(美國線上),同時微軟也被髮起反壟斷和濫用市場地位調查。把微軟嚇了個夠嗆。
微軟躲過反壟斷大棒之後,美國線上怒而對微軟發起賠償訴訟。為了息事寧人,微軟倒也退了一步……賠了7.5億美元,還定下了七年之期。
再後來,處於網際網路寒冬而自顧不暇的AOL解散網景團隊,但也沒有忘了給Mozilla保留火種,留下一隻小狐狸來噁心微軟。
比起網景,星海來搞這個瀏覽器,那結局就一定不同了。
這一世,蘇遠山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微軟不是他的敵人。
他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日後的大棒。
……
電話打到克勞德那邊,要過解密方式之後,雙方又簡單交流了一番,蘇遠山開始解密文件。
基於“親兄弟明算賬”的原則,星海顯然不會把所有涉及到專利和商業秘密的資料都“奉獻”出來,這些都是需要遠芯慢慢用IP去換的。
事實上,這次克勞德給出的文件大多是他們已取得成果的說明以及對CPU架構的思考。把它當成一份詳細的開發需求毫不為過。
而文件也承載著雙方的互相考量——蘇遠山需要透過文件來判斷克勞德團隊的技術實力,而克勞德也需要判斷蘇遠山這邊是否真如他所言那麼犀利。
……
十天後,高曉第來到蘇遠山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