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了,我沒看你身子…”
“我不管,轉過去,”獨孤鳳,傲嬌的把頭扭到一邊,張念心只得轉過身去。望著張念心的背影,獨孤鳳突然想起來她剛才打架的時候好像碰到了什麼東西,再聯想到念心這個名字,之前被人輕薄的陰霾的一掃而光,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換好了,你轉過來吧。”張念心轉過身來,只見獨孤鳳一身素白衣服,將玲瓏有致的身材勾勒的淋漓盡致,因為落水而浸溼的秀髮更平添一絲嫵媚。
“嗯,”張念心細細打量了一番讚歎到“之前沒仔細看,想不到你這個大小姐確實挺好看的。”
“嗯,你還挺有眼光的,”出乎意料,這次獨孤鳳沒有冷眼相對,而是滿臉笑容的望著他。
“好了,不說了,吃點東西吧,”張念心從火堆上拿起一條黑乎乎的東西遞給他。
“嗯?這是何物啊,。”
“魚啊。”
“魚?你要是不說我以為你在加柴呢。”
“荒山野嶺的,有這東西就不錯了,你知足吧。”
“但,這也做得太黑了,你一個打魚的沒吃過魚嗎?”
張念心搖搖頭,“除了過年,真沒有?”
“我不信。”
“你不信就不信唄,像我們這種窮苦人家,魚可是稀罕吃食,今天打得魚要是自己吃了不賣給大戶人家,明天就沒有買米的錢了。”
獨孤鳳不禁想起自己家中那些長輩,哪怕是隻隔個院子的夫人小姐穿門,必定也要擺上十幾個盤子,各色菜品,美味佳餚幾乎不帶重樣的,每逢過年拜祭祖魚肉之類連上桌的檯面都沒有,必定是對蝦,雪兔,侯腦等山珍野味,每每吃不完即便是扔去餵馬也不扔給路上的乞丐,而在富庶的荊襄之地和一個自己差不多大的漁民連自己捕的魚都吃不起,頓時產生了濃濃的負罪感。想到這裡,她便不再嫌棄,大口大口的吃起這烤“魚”來。(可能會有人質疑,封建王朝巔峰的大唐怎麼會窮到這個地步,我給大家貼一下那時較為富庶的關中地區人民生活: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四月,關中饑饉,鬥米三百,將幸東都(洛陽),留太子監國”,“五月,東都霖雨,乙卯,洛水溢,溺居民千餘家。關中先水後早蝗,繼以疾疫,米鬥四百,兩京間死者相枕於路,人相食《資治通鑑》這還只是初唐。哪怕是明皇李隆基下的盛唐,山東沿海地區的百姓一日兩餐桌上也沒有任何菜餚,都是以醬拌飯吃的。如果能吃上一頓醬湯,醃菜啥的那都算過節了,我這還是美化了不少的。切記封建王朝時代,因為總體生產力的不足和分配不公,再好的繁榮也是建立在剝削底層人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