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內,居民僅有兩萬餘人,士兵僅有王稟率領的勝捷軍三千人以及一些廂軍。勝捷軍本是童貫親軍,是童貫從西北招募的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隊伍。童貫在離開太原之前,任命王稟為副都總管即副帥,並留下一部分勝捷軍讓王稟指揮,令他負責守衛太原。
王稟,字正臣,出生於將門世家,其祖父和父親皆為西軍將領。跟隨童貫平定方臘暴亂時,王稟曾經擔任步軍統制,立有戰功,後又跟隨童貫北伐,再後來擢升為河東宣撫司都統制,隨童貫駐守太原。
為了加強城防,彌補兵力不足,張孝純與王稟商量後下令,太原城內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部編入守城之列。張孝純與王稟決心與金軍進行殊死拼殺,堅壁固守以待援。
張孝純對城內軍民說:“金人雖在城下,無能為害,太原自古雄藩,城堅糧足,加之兵勇,我非不欲出師,當俟金人糧盡氣失,將驕兵惰,乃候援兵附近,內外相應,使胡騎匹馬不歸,上為朝廷報復,下保汝等血屬,可乎?”眾皆唯諾。
金軍在攻佔太原外圍諸縣後,以“鎖城法”將太原城緊緊圍困。
所謂的鎖城法,就在在城外箭矢投石之外,築壘環繞,重病防守,將城市變城絕對的孤立。
因為此時訊息不通,所以完顏宗翰認為太原城未攻下,河東宋軍必乘其後而擊,因此不敢分師南下。再說還有完顏宗望在東路南下,所以他便在太原舊城築元帥府為指揮中心,下令金軍強攻太原。
自金國西路軍抵達太原城之後,已經擊敗朔州守將孫翊所率之援軍,孫翊戰死於太原城下;又在汾河北岸交城一帶,連續擊敗府州知州折可求、鄜延路守將劉光世等所率之四萬援軍。
圍城已經數日,而新的救援之兵遲遲不見到來,河東路安撫使兼太原府知府張孝純心急如焚。
張孝純和王稟,以及太原城的軍民都在期盼著朝廷能派种師道的徵西大軍來援,可惜他做夢都想不到,那隻他們苦苦等待的軍隊早就去了他處。
种師道和李綱率領的十五萬大軍來至黃河岸邊後,並沒有看到李南的帝國軍,留給他們的只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大營。
“將軍,營中帥帳中找到一封書信!”
徵西安撫使种師道,接過這封書信,只見外面寫著:“種、李,兩位將軍,親啟!”
看完這封李南留下的書信後,种師道沉默片刻,對身邊的京都防禦使李綱說道:“伯紀,你看看吧。”
李綱展開書信,只見上面寫道:“種將,李帥安好。霍某雖與兩位素味平生,但久仰大名,霍某雖然擊潰金二太子完顏宗望的十萬大軍,但聞聽諸位率數十萬眾來此迎接,實在愧不敢當,故而先行告辭。望吾離別之後,盼二位能與宋主整頓軍政,誅殺六賊,發揚蹈厲,北抵金兵,西掃西夏,早日重現大國風範,威懾天下,四海揚名!”
李南率領的帝國遠征軍對宋國秋毫無犯,還擊敗了金國的十萬東路軍,信中也五惡言惡語,反而有很多話說到了种師道和李綱的心中,因此兩人不禁對視暗歎起來。
既然帝國遠征軍早已離開,种師道和李綱連忙派人,快馬返回東京城,詢問是否可以揮師北上,前往太原城解圍。
東京城距離浚州不遠,因此信使快馬加鞭,很快便帶著回信返回。
讀罷上諭之後,种師道嘆道:“看來在陛下的心中,他的這位女婿,似乎要比金人還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