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北宋的無限旅程> 第651章 做得君王猶不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1章 做得君王猶不足 (1 / 2)

鄭和海圖,全名《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官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詳細記錄了鄭和七下西洋時代,自劉家港至東非大地的所有水文航線,更包括沿途各主要國家的天氣地貌甚至風俗民情。每一個字甚至每一筆圖,都是那一代航海家的心血結晶。

其全面的文獻記錄和精確的資料整理,更堪稱人類航海史上的文明遺珍。以“價值連城”來形容,絲毫不過分。

但如此重大的文明遺寶,卻在明朝中期以後,神奇般的消失無蹤影。只在明朝人矛元儀的《武備志》中,保留其相關圖紙目錄。

對於鄭和航海圖的下落,後世有兩種說法,其一認為是明朝車駕郎中劉大夏所燒,另一種說法是乾隆所毀。

《殊域周咨錄》記載:“成化間,有中貴迎合上意,舉永樂間故事以告,詔索鄭和出使水程。兵部尚書項忠命吏入庫檢舊案不得,蓋先為車駕郎中劉大夏所匿。”

這段文字證明劉大夏確實將鄭和的航海圖藏了起來,並且他還理直氣壯對頂頭上司項忠說道:“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舊案雖存,亦當煅之。”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劉大夏確實是藏起了航海圖,但是他燒沒燒卻無從得知,不過從矛元儀所著的《武備志》中,保留相關圖紙和目錄來看,這圖後來還在。

令一個說法就是乾隆所為,乾隆在編修《四庫全書》時,編書三千四百七十五部,有記錄的毀書,竟有六萬七千六十六部,合七萬三千五百五十六卷,這僅僅只是官方的統計,未列入其中甚至民間為避禍自行銷燬的,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這兩種說法李南不置可否,因為現在鄭和的航海圖就在他的手上。

李南不知道汪直是從哪裡得到的鄭和航海圖,不過按照明朝官吏的脾氣秉性,只要花些銀錢,那麼不管是從從兵部,還是從劉大夏的後人手中,想要弄出點沒人看重的航海圖,應該並不算太難。

鄭和航海圖在汪直和海盜、海商的手中價值連城,在禁海的大明人眼中,估計一文不值。

李南這些天一直在閱讀鄭和親手書寫的航海日誌,他從中發現了很多世人絕對不知道的秘密。

關於鄭和為何要七次下西洋,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無數人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一般來說,專家和學者們都認為鄭和航海是為了促進貿易,震懾周邊諸國,或者是奉了朱棣的密旨,出海尋找逃走的建文帝朱允炆,以絕後患。

看過了鄭和寫的航海日誌後,李南發現以上的解釋都不對,因為從字裡行間中,他推斷出了這位三寶太監的真正目的。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派一個太監率領船隊出海?

因為太監沒有家世,他們是最忠誠於皇帝的群體,而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其實就跟秦朝的徐福一樣,都是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

“終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溫飽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足夠,房中缺少美嬌妻;

娶了嬌妻並美妾,又無田產作根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