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北宋的無限旅程> 第647章 大明的俞龍戚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7章 大明的俞龍戚虎 (1 / 2)

徐海的運氣不算好,因為他率領的倭寇聲勢實在太大,所以朝廷為胡宗憲調來了兩員大將,就是號稱“俞龍戚虎”的俞大猷和戚繼光。

俞大猷武舉人出身,為大明南征北戰,戰功顯赫,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堪稱文武全才。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之人,俞大猷也是如此,此人性格剛正,不善獻媚上官,故而屢次被朝廷責罰,貶謫。

倭寇進犯浙東一帶,明世宗朱厚熜下詔調任俞大猷為寧波、台州諸府參將。當時倭寇攻破了寧波昌國衛,俞大猷率兵擊退敵人,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而後俞大猷又在海上擊破倭寇,焚燒倭船五十多條,才恢復了俸祿的發放。

倭寇佔據寧波普陀,俞大猷率軍前往討伐,將士們攻至半山,倭寇突然開城門殺出來,俞大猷軍措手不及,武舉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殺,俞大猷因此獲罪,但朝廷仍讓俞大猷繼續攻打倭寇。不久之後,俞大猷在吳淞殺敗倭寇,得以免罪,並賜銀幣。

而後俞大猷又擊敗攻掠健跳所的倭寇,而俞大猷所領的兵力不足三百人,調集的各路兵馬尚未到來,倭寇卻有兩萬人的兵力,俞大猷寡不敵眾,在金山被倭寇擊敗,總督張經讓俞大猷出戰,但俞大猷堅守按兵不動,等到永順、保靖的援兵到來後,俞大猷才出戰,於王江涇大敗倭寇,但功勞卻歸於趙文華、胡宗憲,俞大猷因金山之敗被降職。

三板沙的倭寇搶奪當地居民的漁船打算逃跑,俞大猷率軍前往追擊,於馬跡山將倭寇擊敗,俘虜倭寇首領。一番激戰後,九船倭寇屯集於川沙窪,並糾合其他失散倭寇船隻共計四十餘艘,兵勢尚未止息。巡撫曹邦輔彈劾俞大猷放縱敵人,嘉靖帝惱怒,剝奪其世襲特權,並說他該當死罪,令俞大猷立功贖罪。

汪直死後,李南帶著汪傲攻打島國之時,大量海盜和倭寇流竄到閩、廣一帶。俞大猷先後殺倭寇四五千人,幾乎平定倭患,但是由於官軍將倭寇圍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憲覺得讓倭寇出走更有利,於是暗地讓敵人逃跑,並不督兵追擊。御史李瑚就此事彈劾胡宗憲時,胡宗憲卻將罪責推到俞大猷頭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剝奪他的世襲蔭庇的特權。

最後還是俞大猷的好友陸炳,用自己的錢財賄賂嚴世蕃,俞大猷得以被釋放出獄。

不得不說俞大猷實在是對大明忠心耿耿,要是換個人承受這麼多的不公待遇,恐怕早就就此灰心喪志了,而他卻不計前嫌。

當徐海率領數萬倭寇再次侵襲江南數地後,數處州府被倭寇攻破,死傷百姓無數,朝廷只好啟用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命他率兵追剿倭寇。

相比於俞大猷,軍事才能不下於他的戚繼光,明顯更會做人。

明朝和宋朝相似,掌權的是文官,而武將的地位是比較低的。一個武將,任憑你再有本事,再武功顯赫,再想報效國家,往往也要屈從於由文官擔任的總督、巡撫。沒有文官的提攜重用,武將想殺敵,想立功,想成名,那是很艱難的。

軍事才能出眾的戚繼光,同樣也需要一個堅硬的文官後臺,而文官集團最顯赫的人物是張居正。

張居正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仕途飛黃騰達,隆慶時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曆初年,張居正任首輔,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其裁決。

論戰功,戚繼光不如俞大猷,而戚繼光的升遷卻遠遠超過俞大猷。

明朝到了嘉靖時期,官場到處都瀰漫著腐敗的氣息,朝廷上下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為了自己的升官路四處送禮行賄的到處可見。

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戚繼光經常送給張居正“膃肭臍”,讓其煲湯喝。膃肭臍,俗稱“海狗”,生於渤海一帶,非常難得,具有很好的壯陽效果。

另據明人王世貞私人筆記,戚繼光“時時購千金姬”送給張居正。張居正喝了這種湯以後,奇熱攻心,陽亢無比,雖數九寒天也不能戴帽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