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碉堡蠶食戰術,李南還真知道,但他卻不是從宋夏戰爭中瞭解的,而是來自於後世的各國戰爭。
碉堡戰術,古今中外,皆而有之。
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就會使用碉堡,而城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碉堡的擴大化。
碉堡在軍事上屬防禦性設施,一般是在己方作戰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才使用,但特定條件下在進攻時也能夠使用。
在華夏大地上,建造碉堡最多,規模最大的時期,應該是那場曠日持久的內戰和島國侵略時期了。
眾人談及西夏曆年來跟宋國的戰爭,李南不由聯想到現在宋境內的戰局。
華夏曆史上的無數戰爭,簡單的劃分,就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發生的爭鬥,如今帝國和金國的戰鬥,其實也是這種型別。
歷史上許多戰例都證明了遊牧民族野戰軍事上的優越性,關於遊牧民族的優缺點就不必說了,最重要的是農耕民族發展了數千年,也沒有找到太好的辦法來對付遊牧民族。
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儼狁的襲擊,就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中的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最後變成一座總長超過2.1萬千米的萬里長城。
就是這樣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建出來的雄偉長城,最終也無法抵禦遊牧民族的攻擊,李南的中華帝國雖然現在發展的不錯,暫時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對付金人。
思想飛躍過千百年之間,最後還是要回到現實,聽完了幾位大臣的諫言,李南也明白了他們各自的想法。
蔡攸的謀劃雖然沒有表達完整,但大概意思就是帝國同意跟其互市,用西夏急需的各種物資甚至是武器來交換帝國最需要的戰馬,鼓勵西夏向西方的吐番諸部侵略。
至於以後,等到帝國跟金宋的戰爭結束,自然可以滅掉西夏,順帶將吐番諸部所在的青海一帶納於帝國版圖。
可以說蔡攸不愧是大宋的文人,心思狠辣,這招光明正大的計策即便被西夏人瞧破,他們也無法抵抗這種誘惑。
至於李道成的想法也不難懂,西夏國軍隊素質不低,甚至有了後世軍隊的全面建制,再加上黨項跟金人一樣也是生長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若是得到帝國資源的補充,很可能會發展成另外一個當世強國。
李南細細思索了片刻後,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眾位愛卿都是勤政愛國之心,朕甚是欣慰。”
眼神掃過眾臣,李南沉聲說道:“朕雖然可以不顧及自己的名聲,但不能不為帝國考慮,故而先結盟後毀約之事不可為,也不能為。”
李南起身離開龍椅,來到議事殿中,對眾人說道:“帝國的腳步絕對不會止於宋、止於金、止於西夏,以後跟諸國皆有一戰,所以朕決定光明正大的跟西夏結盟。至於李愛卿擔憂之事,朕相信不管西夏如何發展,也只是為帝國做嫁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