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徽宗趙佶還想等一等再研究此事,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欽宗趙桓,動手的速度遠遠要比他想想的快!
童貫麾下有訓練有素,戰鬥力驚人的勝捷軍,高俅是東京城禁軍太尉,都是手掌重兵之人,他們兩個要是被治罪,那趙佶就無兵可用了。
除了兵權之外,蔡攸,梁師成、李邦彥和王黼等人,都是可以為趙佶提供錢糧和人員的重要支柱。
此時趙佶的腦海中,很自然的出現了兩個歷史上的人物。
這兩位跟趙佶是同行,都是一國之君,他們一位是東漢的漢獻帝劉協,令一位就是唐高宗李淵。
為何趙佶會想到他們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兩位也都是被迫讓出帝位的皇帝,他們的處境跟趙佶非常相似。
曹操死後,曹丕襲魏王和漢丞相職。一些大臣威逼漢獻帝學習唐堯虞舜把皇帝位禪讓給曹丕。220年十月,曹丕如願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曹丕從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劉協降為了山陽公。不過這個山陽公還比較尊貴: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效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濁鹿城。
劉協離開都城前去山陽的時候,曹丕還非常客氣地說: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
曹丕如此寬待漢獻帝,一是因為劉協在位三十二年一直是傀儡,劉家的勢力已經不足以對曹魏政權形成威脅;二是曹操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劉協。
即便如此,曹丕還是派遣李固駐守濁鹿城,監守山陽公劉協,一直到晉代到劉協的孫子劉康時,守軍才撤走。
相比於漢獻帝劉協,被迫將皇位讓給兒子的唐高祖李淵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接班,他固然沒有直接殺掉自己的父親,但是從此李淵過上了囚犯的生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李淵支援李建成,李世民對此難免心有芥蒂,從李淵退位開端就將其視同幽禁。
頭三年,李淵還是住在皇帝專屬宮殿太極宮,李世民住在東宮做皇帝,但是李淵的一舉一動都遭到監視,其不能隨不測出,而且大臣也不能來拜見,當時只有裴寂等少數之前心腹前來探望,但很快裴寂就因為妖僧之事被治罪,發配邊疆,其中緣由或許也跟此有些關係。
貞觀三年四月,李淵終於“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弘義宮(後改名為大安宮)。
離開太極宮的那天,李淵悄然回望這座生活了十幾年的皇宮,想必心中充滿了苦澀和感傷。
貞觀六年正月,監察御史馬週上疏:“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
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大安宮的居住條件有些差,而且後來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予以解決,一直拖了兩年,才為太上皇李淵興建大明宮,可惜宮殿還未建好,李淵便已經因病在大安宮駕崩了。
有了這兩位皇帝退位後的前車之鑑,徽宗趙佶心中暗暗決定,自己絕不會像漢獻帝和唐高宗一樣,屈辱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