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天元猶記得書中有一篇關於乾隆皇帝對定窯白瓷枕的評價詩句:
“白定宋猶嫌有芒,幹今火氣久消亡。故冝人器稱珍玩,便以堪吟著勾賞。荷葉不離身作被,椽材新與臥為床。曲肱卻復待人枕,樂在其中意難忘。”
他把定窯白瓷枕刻畫得是何等淋漓盡致,韻味無窮。
除此,據說瓷枕因為它有利於人休息和健身,不僅清涼爽適,去乏怡神,還有舒氣養心、明目益睛之功效,故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青睞。
這是一件疑似元代青白釉點褐彩瓷枕,呈元寶形,兩頭翹、中間平,高14,5厘米、長16厘米、寬12.5,青白釉,但較暗淡,缺乏光澤,胎體較厚,通體繪有點彩金錢紋,造型規整,點彩佈局勻稱,顯得分外端莊精緻。
為何說該瓷枕定為元代器物?
據考證: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續宋代青白瓷的風格,但不同的是,那種粗獷的民族風格卻是在一些瓷器上逐漸地體現出來了,如一是瓷器的厚度增加了,器型由宋代的輕巧挺拔變得厚重飽滿了;
二是點褐彩,圖案為金錢紋;
三是由於它的原材料由宋代的瓷石單一配方改成了瓷石十高岺土的二元配方,正因為配方的改變,使高岺土中的鐵質含量提高了。
因此燒造的瓷器,在胎的襯托下,略顯暗白閃青韻味,卻不如宋代的清澈透亮,玉質感也不如過去了,色澤由青白逐漸向鵝蛋青(俗稱卵白色演變,並開始在器物上貼上不少諸如梅花之類的附飾物——褐色點彩。
這就是所謂元代青白瓷褐色點彩的特徵。
總之,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從這件元代青白瓷枕的身上,無論是從審美還是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都能體會到當時工匠們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和精湛的製作工藝水平。
剛剛那件葫蘆瓶是贗品,但這瓷枕卻是貨真價實的。
看得出來,這主人應該是從那墓穴之中弄到了幾件好東西,為而來能夠多賺錢,所以才又把自己的一些模仿到惟妙惟肖的物品摻雜了進去。
這樣一來,搞不好就有人會上當受騙。
反正按照古玩行的潛規則,就算騙了人,只要不被抓到,也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這第三件東西,也是一件瓷枕,不過感覺有點小恐怖。
因為這是傳說中的兒枕。
兒枕說起來恐怖其實就是一個小孩子造型的瓷制枕頭。這東西可夠硬的。
不過東西硬倒是沒什麼,張天元記得很清楚的是,自己小時候,爺爺家的枕頭就是木頭做的,他雖然枕著不習慣,可是爺爺卻一直都枕著那東西睡。
真得是有點不能理解啊,但有些事兒,你不理解,卻並不代表他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