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外行人而言,這可就不容易辨認了。
張天元並未戳破主人的這點小伎倆,他蹲在那裡,看著泥土裡面擺放著的一些瓷器。
並非全都是定窯白瓷,有一些好像還是明清瓷器。
地下同時出土不同朝代的瓷器,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這不是墓葬,很可能是某些人收藏的瓷器,自然是很多朝代的都有了。
其中比較讓張天元在意的,有三件瓷器。
其中一件是一個葫蘆瓶。
在眾多的瓜果中,張天元鍾情於葫蘆,不是因為它味道鮮美,而是因為它造型獨特。
而在古人的眼裡,葫蘆同樣是吉祥的象徵。
古人認為,葫蘆是陰陽合一的載體,葫蘆寓意夫妻和諧美滿。
現在婚禮上的交杯酒儀節就是古代“合巹”衍生的。
“巹”就是一個葫蘆分成兩個瓢,在婚禮上,新郎、新娘各執一瓢,相互為對方漱口,這種象徵“和合”的行為就是“合巹”。
葫蘆因多子,所以又有了子孫滿堂的象徵意義。
再有,若是連枝帶蔓的葫蘆圖案,它還象徵著家族綿延無窮、萬代興旺,這是因為“蔓”與“萬”同音,“蔓帶”與“萬代”諧音。
這件疑似明代嘉靖青花葫蘆瓶,整體造型優美,高23.6厘米、口徑3.3厘米。
底款:“大明嘉靖年制”。
通體施透明釉,釉面瑩潤,微泛青色。
釉下以青花繪飾,以雙絃線分隔成四個花區,頸飾蕉葉紋,上腹部繪纏枝蓮紋,腰部飾花葉、方勝,腰與下腹承接處飾下垂如意雲頭紋,下腹部於“卍”字錦地菱形開光內繪松、竹紋,枝幹纏繞形成“福”字及“壽”字圖案。
整體看,紋飾嚴謹工緻,青花髮色沉鬱濃豔。
嘉靖皇帝朱厚熜好黃老之道,因此,器物造型、圖案紋飾均具有濃厚的道教色彩。
此器呈“天圓地方”葫蘆形,“葫蘆”與“福祿”諧音,而松、竹枝幹形成“福壽”圖案,表達了祈求“福、祿、壽”的良好祝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葫蘆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內涵,所以葫蘆造型的瓷器早就登上了瓷器王國的舞臺,成了我國古老陶瓷文化百花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