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畫家王蒙去消夏,就這樣,讓心慢慢地飄進一片龐大的樹林和山峰,彷彿,夏風穿過樹葉,有清風徐徐送來,森林所播放的清涼一夏小曲是那麼甜美而又動聽。
一片樹葉落在人的手中,帶著山野的清香,撥開森林,登上那個至高無上的峰頂,找一處石塊坐了下來,傾聽山峰,還有松濤穿越樹林的聲音。
山腳下的茅草屋裡,有隱者兩位在自樂消夏,其中一位婦女懷抱嬰兒,正在來回踱步,哄兒入睡,安靜極了。
山峰大氣與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樹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乍看這一片山峰,絕然不是荒山野嶺,它所展露的是一片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消暑風光帶。
王蒙的山水國畫《夏日山居圖》中的非凡特色是,山峰尖尖高聳而入雲端,遠遠地看上去,宛如一隻老虎在仰天長嘯,整個場景宏偉而又壯觀。
中間,是層層疊嶂的山與樹林交替,草舍就安靜地座落在山峰之下,怎一個真隱了得。
若不是細細地品味這幅圖的話,你很難發現,這山中藏有幽靜的小雅,隱者在草屋裡安家落戶,生兒育女,好不自在。
整幅畫面結構飽滿,構思繁複充盈,山頭草樹氣韻蓬鬆,彰顯出一股鮮活的靈氣,山腳下松樹雜樹濃密,飽含著一種力挺山峰的氣概。
圖中,解索皴法一起並用,淡墨輕點山頭陰凹處,最後勿忘濃墨點睛,讓該畫面產生一種厚重而又清秀,枯毛略帶豐盈之美。
因為該圖用的是淡墨手法,再復以濃重的焦墨,故所,山巒重重盡顯挺拔峻峭之意,讓人滋生出蕩氣迴腸之意。
解索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技法,它是由歷代山水畫家在師法的自然造化過程中提練出來的藝術語言精華,由披麻皴演變而來的解索皴行筆屈曲密集。
王蒙在這幅畫中,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技法。
請看,他筆下的山峰峭崖是筆筆藏鋒,柔中帶剛,有清代王概評價他“用古篆隸法雜入皴中,如金鑽摟石,鶴嘴劃沙”,該作品大氣大美,氣勢恢宏,展現出一派峻秀山峰自然風光之狀態、
要說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披麻皴的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的時候,那麼,王蒙的解索皴則在披麻皴的基礎上藉以大膽發揮與想象,從而獲得了“王侯筆力能扛鼎,500年來無此君”的成功。
沒有招風的夏扇,卻有那搖曳松濤樹枝的歌唱,沒有清風徐徐掠過,卻有著陣陣涼意直襲心扉。
好大一頂天然的涼棚,好大一處避暑的聖地。
無論人世間多麼繁忙,無論人際之間的心事多麼紛雜,請到這裡來,欣賞一下《夏日山居圖》,王蒙的藝術真正意義則是,清涼之意不在畫,在於大自然山峰與隱者和諧相處之間。
這個作者的確不怎麼出名,說實話提起王蒙,人們可能更直接的想法就是現代的那位王蒙,而不會想到元朝這位畫家。
但張天元不一樣,他本來就是古董專家,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畫家。
在他的資料庫裡,關於古董方面的資料,明顯更多一些啊。
“誰?”
張天元正準備讓宋忠把第二件東西拿出來看看,忽然間瞥見窗外有道人影,便喝了一聲。
“張師傅,是我,我是參加交流會的賓客,有事情找您。”
門外傳來了一個男人的聲音。
張天元皺了皺眉,雖然很不情願開門,但他既然是做開門生意的,就不怕有人找過來。
福利色色漫畫,你懂的!(記得自備紙巾長按複製&nanhua 搜尋公眾號!
搜狗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