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軍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
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隻金雁。
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
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
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
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
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這也太離譜了吧,感覺已經不是傳說了,直接成科幻了,怎麼可能。”
歐陽曉丹是絕對不會相信這種傳說的。
“哈哈哈,說出來也不是要讓你相信,只是秦始皇陵延續這麼多年,期間發生的事情可是不少,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傳聞,便不怎麼奇怪了。”
李明光笑道。
“老師,上去看看吧,也感受一下這千古一帝的陵墓究竟有多麼霸氣。”
張天元很有興致地看向李明光道。
“走!”
李明光其實不是第一次來秦陵了,他還記得很清楚,以前國家考古工作室為了論證秦陵是否可以開發,特地派他來這裡考察了一番。
時過境遷,但每一次來這裡,感覺總會有些不同。
四個人登上高達七十多米的封土堆後。
張天元極目遠眺。
從裡,其實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便是兵馬俑所在地。
他們來的時候,坐車都坐了十多分鐘呢。
這路途可不短。
如此來計算的話,秦陵可真得是夠大的。
在2006年10月的時候,國家聯合各部門,對秦始皇陵地宮位置,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勘探行動。
這次勘測主要採用遙感和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不會對秦始皇陵地宮產生損害。
特別是高光譜遙感考古技術,在國際上是第二次採用,而在國內還是首次。
其實早在1986年3月實施的863計劃中,秦始皇陵寢宮準確位置的勘測定位工作就已經進行了。
經過諸多科考專家們長達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陵的地宮已經被確認為,正是此時他們站立著的地下。
張天元忍不住看向了腳下的皇陵,企圖透過鑑字訣的透視能力將這個地方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