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四八一一章 龍泉美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八一一章 龍泉美器 (2 / 2)

可李明光畢竟是個大忙人,在沒有退休之前,可耽擱不起太多時間啊。

當然,離開之前,這報酬肯定是不能少的。

王乙的父親小心翼翼地從自己家的藏品裡取出了一件東西。

這是個香爐。

香爐是古人用以薰香取暖、除異味、添香氣以及書房焚香,後多用於為神佛燒香。

出香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漢六朝以後,佛教盛行,以焚香供神佛,寄託人們的情感,因而各種形制的香爐就多了起來。

宋代焚香和祭祀的習俗更甚,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為文人四藝,頗受文人喜愛。

此時香爐比較小,以仿古式樣的小型香爐最具特色。

有的為開敞式,上面不加蓋子,有的有蓋,宋人日用焚香,都用這一類小型香爐,在宋墓及宋代文化地層中都出土有瓷質的香爐,其樣式較多,有鬲式香爐、蓮花香爐、球形香爐、奩式香爐、三足香爐等。

王乙父親拿出來的這件香爐,張天元鑑定過後,確認是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鬲式香爐。

目測高6.8厘米,口徑8.5厘米。

平沿,束頸,扁鼓腹,圓底下承三足。

腹部與足面有三角形凸稜線,通常稱其為“出筋”,這是燒造過程中釉層積聚厚度的變化而在腹足間顯示出“出筋”。

“出筋”是南宋龍泉窯裝飾特徵之一。

胎灰白色,全器施梅子青釉,釉層豐厚,釉色如詩中所說:“琢瓷作鼎碧於水”將其形容的濃翠瑩潤,如青梅色澤,故而得名。

此爐的形制是仿古代青銅器的樣式燒製,其外形簡練,線條曲直有致,肩、腹部及器足凸起的三條稜線,逼真地摹仿了青銅器的構造。

龍泉窯是繼越窯之後興起的又一個重要青釉瓷窯場,形成於北宋早期,衰落於清中期。

北宋時期龍泉窯青釉瓷尚保留著越窯、甌窯和婺州窯的遺風,釉呈淺青或青黃色,釉層薄而透明。

南宋為龍泉窯發展時期,產品形成獨特的風格。

此時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釉色純正,釉層加厚,成功地燒成了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青釉史上的高峰。

南宋時期龍泉窯在釉料的配方中進行創造性改革,將石灰釉改用石灰鹼釉,從而打破了傳統石灰釉一統天下的局面,這種釉在高溫中粘度較大,流動性較小,釉層較厚,1件釉層較厚的瓷器,需要經過三四次的上釉,有的釉厚達到1.5毫米以上。

在金村、大窯、溪口等窯址發現的生燒坯和素燒坯標本,胎呈紅色較硬,厚厚的沒有燒成的釉作乳白色的粉末狀,明顯地分為三層或四層。

這種厚釉的表面光澤顯得更加柔和,特別是梅子青和粉青釉,梅子青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

福利色色漫畫,你懂的!(記得自備紙巾長按複製&nanhua 搜尋>搜狗閱讀網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