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突然消失在張天元的眼前。
大約過了十多分鐘又回來了,只不過手裡頭多了一樣東西。
“我去,你不會是挖了誰家的墓吧?”
看到白狐手裡頭的東西,張天元不由笑道。
白狐竟然捧了一個大鼎。
鼎最初是人們用來烹煮和盛貯肉類的食器,亦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器。
商周時,鼎成為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神器,被用來“別上下,明貴賤”,成為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
“才不是呢,這是我在中國的時候,一次修煉遁地術,結果被這東西撞到了腦袋,就一直帶在身邊,當玩具了。”
白狐理直氣壯地說道。
“這不就是盜墓嗎?”
張天元汗顏,雖然是被動盜墓,可這好像也沒什麼區別啊。
而且這傢伙弄到手的可是騰侯鼎啊!
滕侯鼎就是西周時期古滕國的遺珍,從中可以欣賞當時的青銅文化水平。
滕侯鼎通高27厘米,口徑11.5×16厘米,腹深15厘米,重5030克;
造型為典型的商末周初方鼎造型,平面為圓角長方形,附耳,子母口加蓋,蓋上有四小鈕,呈卷龍狀;
腹部鼓出且下垂,下承四條柱狀實足;
紋飾裝飾複雜,蓋及口沿下均飾夔龍紋、鳥紋各一週,腹部裝飾饕餮紋四組,足部飾蟬紋及捲雲紋。
滕侯鼎蓋內及腹底內壁分別鑄有相同的6字銘文“滕侯作寶尊彝”。
饕餮紋又稱獸面紋,是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銅器中流行的紋飾。
饕餮是傳說中的兇獸,最早來源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這種紋飾的基本特徵是,以鼻樑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分別飾有角、眉、目,有的還有簡化的足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