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四三七一章 九龍玉帶(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三七一章 九龍玉帶(一) (1 / 3)

張天元以前也收藏過一兩件玉帶,但都沒有眼前這個展櫃裡琳琅滿目。

單單玉帶這一項,就足足有數十件之多。

玉帶也稱玉銙,是鑲釘有玉飾片的革帶。

其玉飾片有各種形式,有方形、桃形、長方形、一端半圓(腰圓等形狀,玉帶主要是由銙和鉈尾兩部分組成,鑲在帶身的飾片稱作“帶銙”,鑲在帶末端的圓首矩形玉片稱作“鉈尾”。

唐代玉銙多為方形,也有腰圓形,邊稜微微向內傾,呈面小底大狀,銙面中心上凸,與邊緣同高,除光素者外,大部分為淺雕技樂人、飛天、鳥獸、行龍,其中技樂人多為當時西域地區胡人形象,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外友好往來。

這些玉帶板背面四角有穿孔,可以綴附在衣帶上,佩帶這種玉衣帶是官場禮服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層統治者繫腰所用,並以帶板的質地、紋飾、塊數不同,來表示品級的高低。

唐代有明確的用玉帶制度。

《新唐書·車服志》記述:

其後以紫為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

緋為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

淺緋為五品之服金帶銙十;

深綠為六品之服,淺綠為七品之服,皆銀帶銙九;

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皆瑜石帶銙八;

黃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銅鐵帶銙七。

不過,張天元將目光投向了展櫃之中的一件玉帶,卻露出了訝然的表情。

“這個怕不是唐代的玉帶,而是宋代的九龍玉帶!”

他看到這玉帶,心中是極為驚喜的。

關於九龍玉帶的傳說,他聽了不止一次。

小時候爺爺幾乎天天都給他講,簡直不厭其煩。

那個時候也沒什麼故事可聽,他就把這九龍玉帶的故事牢牢記在了心裡。

話說靖康二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俘獲了宋徽宗和宋欽宗。

隨後金兵繼續南下,一路燒殺搶掠,沿途各州軍民紛紛前往江南逃難。

這年夏天,一支金軍氣勢洶洶撲向明州城,把它圍得鐵桶一般。

明州兵微將寡,知州又貪生怕死,只守了幾天就投降了。

金兵一窩蜂衝進城,開始挨家挨戶仔細搜查,似乎在捉拿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