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中國北宋定窯1000多歲的古董,於是這個碗就一直被擺在客廳裡積土。
幾年後,買家總算對這個碗的出處起了好奇心,之後這個碗在2013年3月紐約蘇富比的拍賣中以$222萬美元(約人民幣1385萬元)成交。
這等天上掉餡餅的事雖說不會砸到我們頭上,但俗話說“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但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有眼力了。
別哪天一個兔毫盞砸下來我們卻不認識它。
Car Boot Sale是可以還價的,當然在快收攤的時候價格會更便宜,因為大家都不願意把東西搬來搬去。
張天元今天就來到了這樣的小市場,可以看到,在一大片的空地上,停靠著將近上百輛的汽車。
汽車的後備箱都開啟著,裡面放著各式各樣的東西。
張天元溜達了一圈,對每件東西都覺得好奇。
不過必須得承認,這裡的東西非常便宜,但大多數只能算是舊貨,二手貨而已,根本算不得古董。
但是在這樣的地方轉悠,你就會發現,擁有一雙慧眼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了。
張天元就親眼看到,一幅足以令國內的藏家為之心動的畫作,竟然就那麼隨意扔在雜物堆裡。
雖然這幅畫,並不算是眾人皆知的名畫。
甚至畫的主人,也並不是很出名。
如果你不是國畫收藏圈子裡的人,怕是會對這個人非常陌生的。
他的名字,叫高遇。
在明末清初畫壇上,以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為代表的一批寓居金陵畫家。
他們勇於反叛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等名家倡導的所謂“正統”復古畫風,注重自然寫生和自我個性張揚,對後世畫壇產生了不小影響。
而入列畫壇“金陵八家”的高岑之侄高遇,也是其中一位畫藝不凡的明代遺民畫家之承繼者。
高遇,史上亦作“高適”,為清初江寧人,其字雨吉,具體生卒年不詳,康熙年間在世。
其父高阜青年時代就參加明末復社活動,工舉文,善繪畫,在當時便與王應憲並稱“金陵二老”。
高遇從藝秉持家學,初師父親高阜,後來就學於叔父高岑的門下,於畫遠紹宋、元諸家氣格,此後技藝大進。
高遇嘗為當時耆宿、妻子之叔周亮工創作一冊《落霞晚眺圖》,因此頗為受賞。
書畫理論家和鑑藏家周亮工在《讀畫錄》中,不僅“愛其俊爽,有逸氣”,而且贊此“光景超然天半,正如青蓮(指李白妙句,出自天才,非(孟郊、賈(島瘦可比也”;
譽稱畫壇“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欣賞其畫後,亦慨然嘆之:“此道後來之彥,能空群輩者,當推雨吉。”
高遇與其父高阜、叔父高岑一樣,尤喜江南山水,但因種種緣故傳世作品卻不多,目前主要有《春山對話圖》、《山水八開冊》和《綠溪青嶂圖》等。
此外市面上流通的高遇畫作極少,而且真贗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