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上,透過窗戶朝著外面看去,張天元對這座美麗的義大利城市有了他自己嶄新的理解。
托斯卡納地區最著名的城市當數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的舊譯名是“翡冷翠”,比如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說的也就是佛羅倫薩。
“翡冷翠”,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
香港人叫“佛羅倫斯”。
雖然看上去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這個精緻美麗的名字倒頗讓人有些幻想。
不過佛羅倫薩的基調並不真的如翡翠般嫩綠。
這裡最典型的天氣——也是托斯卡納最典型的天氣——是陽光下的藍天白雲。
色彩鮮豔的牆壁,深綠色的百葉窗,深紅色的屋頂才是這裡的標誌色彩。
佛羅倫薩全市共有40所博物館和美術館,60多所宮殿及許許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著大量的優秀藝術品和珍貴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稱。
它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儲存地之一。
其實除了之前所說的那座美術館之外,還有一個地方尤其著名。
透過車窗,就能清晰地看到。
它就是花之聖母大教堂,又譯百花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
這絕對堪稱是佛羅倫薩的地標,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著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故稱為“花的聖母寺”。
與羅馬帝國的萬神殿、文藝復興盛期的聖彼得大教堂,並稱古代歐洲的三大穹頂。
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上的巨型壁畫《最後的審判》是16世紀藝術巨匠瓦薩利的心血之作。
從佛羅倫薩百花聖母大教堂開始,歐洲建築正式從“哥特時代”進入“文藝復興時代”。
百花聖母大教堂是1296年由Arnorfo&nbio負責建造的,中央巨大圓頂是由名建築家布魯內列斯基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藝復興式圓頂,共花了十四年的時間才完成,是文藝復興圓頂建築的楷模。
米開朗基羅在計劃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曾說過:“我可以蓋個比翡冷翠教堂圓頂更大的圓頂,但絕無法及上它的美。”
教堂建造於1248年,佛羅倫薩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頂建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
儘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又因此被推遲了將近二十年,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座前後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時間,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才最後完工的大教堂已經成了佛羅倫薩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