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六七一章 還真有好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六七一章 還真有好貨 (2 / 3)

年代定在五代到北宋。

這種浮雕蓮瓣的裝飾的,自魏晉南北朝佛教興盛起,經隋唐五代到北宋。

各種器型上常見,但每個時期又有不同,如果把這種裝飾手法按時間順序從早到晚排列出來,觀察總結它們在細節上細微的差別,就可以把這條標尺拉出來。

遇到相似的東西就可以和這條標尺對比,這就是考古學斷代上使用的型別學了。

越窯,是中國古代青瓷的主幹。

從戰漢原始青瓷到北宋末的迴光返照,它的發展影響到整個青瓷系包括南方的龍泉,北方的耀州,更大的範圍,甚至汝,鈞系,在燒造工藝,裝飾技巧等等方面都直接間接受它的影響。

而所謂的秘色瓷,考古意義上的標型器是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批晚唐的越窯。

衣物帳記載,明明確確。

雖然那批東西明確了秘色瓷的概念,但這個概念也是相對的,比量的,不是定量的。

就如秘色瓷的產區,之前學界都定義為江浙上林湖的荷花沁地區,但後來發現在臺城,江浙黃岩沙埠窯等區域,也都能生產高質量的類似秘色瓷的青瓷產品。

於是又弄出個“秘色類”的概念。

其實未必是學術,都是利益作祟。

歷史上一個綿延時間很長涉及區域很廣的產區,生產狀況是非常複雜的,試圖輕易總結出一個規律,是困難的。

所以,面對考古出土的,市場上出現的種種越窯的高階產品,如何準確的區分到底是不是屬於“秘色瓷”,嚴格的定量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還是有很多模糊的區域的。

但是生意人,總是希望快速定性,想盡辦法把手裡的貨往秘色瓷上靠,各種商業利益裹挾學術,於是種種醜態就這樣出現了。

但是這件東西,是典型的五代北宋越窯的高階產品,但是不是越窯最興盛的巔峰期呢?

未必。

越窯進入唐代,逐漸進入它的黃金時期,到了晚唐,也就是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類秘色瓷,達到了它的巔峰。

這是行家們把各個時期的產品擺在一起,比較它們在造型氣度,胎釉質量上的差別,而得出的結論。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而這件寶貝,是越窯最後的輝煌,五代北宋時期的精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