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代中葉開始,經濟日漸凋蔽,西方文明幾乎成為現代化的代名詞,加以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於是坐香活動在中國的沒落,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狀況了。
卻反而是在唐、宋時期隨同茶道、花道、書道傳人日本的香道,跟著日本的皇室貴族階層,一起留存下來,成為了日本今天的國粹。
所以日本今天的“香道”,與中國古代的“香席”精神並不全然相同。
香對文化人的意義,明朝屠隆有一個很好的概括:
“香之為用,其利最溥。”
“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
“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
“晴窗搦帖,揮塵閒吟,篝燈夜讀,焚以遠闢睡魔,謂古伴月可也。”
“紅袖在側,秘語談私,執手擁爐,焚以燻心熱意。謂古助情可也。”
“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熱,香靄馥馥撩人。”
“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長嘯空樓,蒼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
“是日式的香席嗎?”張天元隨口問道。
“沒錯。”
“那就算了,我本人不是很喜歡那種。”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多謝老先生邀請,不過天元還有別的事情要做,實在無法奉陪了。”
這算是不給面子。
不過也沒辦法。
張天元是名人,走到哪兒一旦暴露身份,很多人都會邀請,如果他什麼地兒都去,那還不累死啊。
所以很多時候,拒絕邀請也是需要勇氣的。
“既然這樣那就沒法子了,不過張老師,這香席雖然是日式的,沒有書畫詩篇的賞析和品評,但是卻有一些關於古玩古董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