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故事?”
張天元愣了一下看向了那個農民。
“這位老闆,我說的話你可以不信,但我今天真得很感謝你,要不是你買了這件東西,我爹他只怕就沒救了。”
農民嘆了口氣道:“我爹以前是巖村小學的老師,後來因為一件古董的事兒氣出了毛病,積年累月下來,身體越來越差,要看好病,醫生說最少也得花費十萬塊。”
“巖村小學的老師?”
“對啊。”
農民回答道。
“那他是怎麼被氣病的啊?”
張天元好奇地問道。
農民嘆了口氣,正準備說,不過卻被張天元打斷了,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
“別人不信你,我信,能去巖村小學教書的老師,那都是好人,現在你說吧。”
農民有點感動,握著錢包的手顫顫巍巍的,這才嘆了口氣,講起了自己父親的事兒。
原來他父親叫張茂林。
張茂林是名教師,教了幾十年書,整天在四堵牆裡和孩子們打交道。
除了教書之外,張茂林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古玩。
按他的話說:玩古董,不可把錢看得過重,完全出於愛好,它可以增長知識,還能陶冶情操,又能交朋結友,樂在其中。
所以,有事沒事就愛和他的同行交流溝通,也愛到古玩市場轉悠。
這天,張茂林來到濱河市的象山古玩市場。
走進一家商鋪,他一眼看中了一對青花瓷瓶,便走上前去,仔細的欣賞起來。
商鋪的老闆是一箇中年男子,見來了顧客,起身迎上前去,熱情地介紹道:“師傅,這可是晚清的官窯正品。”
張茂林隨口問:“要賣啥價?”一邊說著,一邊繼續端詳著眼前的瓷瓶。
“一隻一萬,如果兩個一起要,可以便宜點!”
一個才要一萬元?
光聽這價張茂林就覺得這肯定是現代人的仿製品了。
張茂林多少還是對這個有所瞭解的,這青花瓷瓶,清代最出名的就是康熙年間官窯產品,現價至少在百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