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拔步床的外觀設計、功能考究上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國人對生活的講究絲毫不遜色於追求窮奢極欲的歐洲宮廷。
儘管在現代的紅木店內已經較少覓得拔步床的蹤影,不過,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典型床具,拔步床有著特立獨行的外觀,更有著相當高的社會地位。
要了解拔步床的典故,首先要知道拔步床長什麼樣。
據《魯班經匠家境》記載,拔步床有簡繁兩種形式。
簡單的拔步床就像是“擴容版”的架子床,在架子床外增加一間小木屋的“外套”,床的前方可能有一級階梯或踏板,透過兩邊的木製圍欄將床與踏板隔開。
有一說法稱“拔步”是邁步的意思,意思是必須邁步才能上床去的意思,拔步床因此得名。
也有稱拔步床為“踏板床”,因為地下鋪般,床在地板之上的意思。
關於拔步床的名字由來,還有一說法為“八步床”,有一解釋是一些繁複的拔步床體型龐大,頭尾竟需要走八步才能達到。
這樣的拔步床本身就是一個小房子,床的前後各有迴廊,步入迴廊又如步入室內,迴廊內可安放儲物櫃、桌、凳、腳踏、梳妝檯等小型傢俱,配以精緻的雕花和裝飾。
甚至有些繁複的拔步床內還放置有馬桶,早上起床用馬桶、梳妝打扮,都可以在一個床內進行。從現代人的視角看來,這樣的古代生活方式可謂相當“奇葩”。
為什麼會有如此獨特的床具出現呢?
據史料記載,拔步床誕生於明代晚期,多為南方地區使用。
由於南方地區多蚊蠅,拔步床吊掛蚊帳後,室內的空間依然可以保持寬敞明亮。
北方地區天氣寒冷,一般睡在暖炕上,生活起居圍繞著拔步床,小空間之內也更加溫暖愜意。
富城屬於北方地區,出現這種拔步床極有可能並非是用來睡覺的,而是單純當做寶物的。
慈禧老佛爺恐怕也知道拔步床的妙以及金絲楠木的貴,不惜耗費人力物力從別的地方收到這東西運到了富城行宮,也真是“辛苦”她了。
由於拔步床體型龐大、結構精巧、雕工繁複,造價相當高昂,在古代幾乎只有富豪大戶才用得起這種床,拔步床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地位和家族財富的一個象徵。
在《金瓶梅》中,西門慶為李瓶兒購買的“螺鈿敞廳床”,屬於拔步床,的一種樣式,這個要價60兩,而當時買兩個丫環,一個5兩,一個6兩,其價值可見一斑。
誰的拔步床更奢華,還成為李瓶兒與潘金蓮爭寵較勁的工具,可見拔步床在當時的社會地位。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入住賈府,睡在賈母的碧紗櫥之內,其是就是一款拔步床;
劉姥姥遊覽大觀園,探訪探春閨房看到的也是精緻高大的拔步床。
明代晚期到民國時期,拔步床在富貴人家裡十分常見,中常常出現的“千工拔步床”就是古代的嫁妝之一,婚床幾乎不是架子床就是拔步床。
明代晚期,在江南一帶的富貴人家中非常流行一種千工拔步床,這種製作繁瑣、體形巨大的床又叫千工八步床、千工踏步床。
“千工”是指製作這樣的一張婚床需要花費工時有千工之多,也就是三年多的時間才能製作好。
可見其做工之奢華、費工之浩大。
據說,舊時人們製作婚床時,工匠和主人要祭拜神靈,祈求多子多孫,足見其已突破了傢俱的概念,而成為家族繁衍的標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