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二五七二章 珍貴的小葉紫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五七二章 珍貴的小葉紫檀 (2 / 3)

這杜士元所作,乾隆皇帝的東西,也就解開了張天元心中最大的困惑了。

畢竟也就只有乾隆皇帝這樣的大富大貴之人,方才有魄力去用如此一整塊的小葉紫檀來製作仕女木雕。

換了其他人,怕是真會心疼死的。

小葉紫檀一直都是比較珍貴的木料,因為國內產出非常少。

相傳明朝,紫檀為皇家所重視。

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

但是這對中國龐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採辦。

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

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中國。

而且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採,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採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

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採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歐美等西方人士比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

據傳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

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

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

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

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

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

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