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年老的人說,魔鏡在江湖中數百年出現一次,他們認為是什麼精靈在作怪。
漁人所得的也是一件透視鏡,所不同的是,它只需一照即能治病,而不必再用藥物。
據傳大約過了30年左右,江南又有漁人網得魔鏡。
漁人在石頭城以南的秦淮河中下網,收網時覺得網重於平時,等拉網到岸,卻並無一魚,但有古銅鏡一件,直徑約有30多厘米。
銅鏡泛出光芒,映於水面,漁人感到十分驚奇,拿起來一照,“歷歷盡見五臟六腑,血縈脈動”,嚇得他魂飛魄散,手腕一顫,魔鏡又墜入河中。
後來有人聽說此事,很想將古鏡打撈出來,儘管費了整整一年功夫,想了許多辦法,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這古代人還是真能夠吹牛的,真有這鏡子,現代很多技術都沒用了啊。”
葉凌虛不屑地說道。
“關於治病,還有這面生寒鏡。”
張天元又拿起一面鏡子放到了旁邊說道:“宋寧宗慶元二年正月,即公元1196年2月。泰寧縣某耕夫偶然在地裡掘得一鏡,直徑將近40厘米,厚約10厘米。”
“這魔鏡能照見水底的情形,能發出強光‘與日爭輝’。”
“患有熱病的人,只要在鏡前一照,便會覺得心骨生寒,所以在明代人陳繼儒所撰《銷夏》一書中,稱其為‘生寒鏡’。”
“這生寒的原理,我們一無所知。”
“呵呵,難怪古代神醫那麼多,會不會這些人都有類似的寶貝啊。”葉凌虛這話,多少有些諷刺。
大概在他看來,這些鏡子就是普通古鏡而已。
然而張天元心裡頭明白,自己這算是得到寶貝了,這些鏡子,在別人手裡只是普通的古鏡,可是到了他手裡,卻都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別的不說,光是治病這方面,他的能力就能出現新的飆升啊。
“其實我更喜歡的還是這面鏡子。”
他笑了笑,又拿起了一面鏡子說道。
“這不會也是治療某種疾病的鏡子吧?”葉凌虛問道。
“不是,他叫探寶鏡,顧名思義,就是能夠用來探寶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