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自漢代傳入中國後,很快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眾多高僧對茶的推崇,使茶成了養生正心之物。
到唐代,“飲後三碗茶”成了“和尚家風”,飲茶成了寺院制度之一,逐漸把茶與佛教清規、養心悟性、人生哲學融為一體,“吃茶去”成了禪林法語,使茶與禪在精神上達到互通而“禪茶一味”。
波寧是“海天佛國”,唐僧鑑真由明州東渡日本,日僧最澄來天台山研究佛學,並帶回茶籽傳播到日本。
可以說,是唐代的禪文化、茶文化,再加上冠絕當時的越窯青瓷工藝,催生了這精巧絕倫的“越窯秘色瓷荷形託盞”。
“哎呀,這可是至寶啊。”
張天元驚訝地看著這極為難得的唐代秘色瓷託盞,心中的激動之意,難以言說。
他本以為只有在美國民間才能撿漏,沒想到回到中國,依然能夠撿到這麼好的漏兒,實在是大出意料之外。
這種極品竟然沒有賣出去,他還真是佩服這位烏原法師的定力。
“對小友來說或許是至寶,對貧僧而言卻不算什麼,如果小友喜歡的話,這件秘色瓷,完全可以送給你。”
烏原法師笑眯眯地說道。
“那可不成,正所謂無功不受祿,您敢送,我還不敢收啊。”
張天元急忙搖了搖頭道。
“小友先不要著急拒絕,貧僧這烏佛禪院因為不肯與外面那些同流合汙,故而被人不斷地強迫,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得修繕的時候。
若是小友還有閒錢,可以幫著修繕一下佛堂,求個善緣,如何?”
烏原法師早就想好了辦法,如何讓張天元接受這件秘色瓷了。
“這個沒問題。”
張天元一口就答應了。
修繕這小小的烏佛禪院,花費不會超過一百萬,可這件秘色瓷的價值卻有數千萬,傻子才不肯答應。
之前不願接受秘色瓷,只是想要找個臺階下而已。
“哈哈,小友果然是爽快人。”
烏原法師笑道:“若是以後有緣,還望多來這裡走動走動。”
“那是當然,回去之後,我便以公開的方式為禪院捐贈修繕費用。”
張天元其實很瞭解烏原法師的想法。
烏原法師要的不僅僅是錢,而是一種態度。
需要的是社會的支援。
讓那些強迫他的人知道,即便不去搞那些打擾佛門清淨的事情,依然可以得到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