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以前收藏過許多與佛門有關的古董和法器。
因此慧可禪師他自然是知道的。
慧可禪師自幼志氣不凡,為人曠達,博聞強記,廣泛涉獵儒家典籍,尤其精通《詩經》《易經》,為人喜好遊山玩水,而對持家立業不感興趣。
後來機緣巧合接觸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於是開始棲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併產生出家的念頭。
父母見其志氣不可改移,只好同意讓他出家。慧可禪師來到洛陽龍門香山,跟隨寶靜禪師學佛,不久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後遍遊各地講堂,學習大小乘佛教的教義。
經過多年苦學,慧可禪師對經教已有充分的認識,但是個人生死大事,對他來說仍然是一個迷。
三十二歲那年,慧可禪師回到香山,並放棄過去那種單純追求文字知見的做法,開始實修,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借禪定之力解決生死問題,這樣一直過了八年。
一天,慧可禪師在禪定中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訴他說:“將欲受果,何滯此邪?大道匪遙,汝其南矣!”
慧可禪師知道是護法神在點化他,於是就將名字改為神光。
次日,慧可禪師感到頭疼難忍,猶如鋼針在刺,剃度師寶靜禪師想找醫生來治療,這時慧可禪師聽到空中有聲音告訴他:“這是脫胎換骨,並非普通頭疼之症。”
慧可禪師就將這一資訊告訴寶靜禪師,寶靜禪師仔細一看,果然看見慧可禪師頂骨有如五峰隆起。
於是對慧可禪師說:“這是吉祥之相,你必定會證悟。護法神指引你前往南方,分明是告訴你,現在少林寺面壁的達磨大師就是你的老師!”
慧可禪師辭別寶靜禪師,一路風塵去少室山,來到達磨祖師面壁之地,朝夕承侍在旁。
最初,達磨祖師只顧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談不上什麼教誨。
但是慧可禪師並不氣餒,內心反而愈發恭敬虔誠,用古德為法忘軀的精神激勵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慧可禪師有此認識,因此每天從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絲毫不敢懈怠。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年臘月初九晚上,天氣陡然變冷,寒風刺骨,下起鵝毛大雪。
慧可禪師依舊站在那裡,一動不動,次日凌晨天快亮時,積雪居然已沒過慧可禪師的膝蓋!
這時達磨祖師慢慢回過頭來,看了一眼慧可禪師,問道:“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慧可禪師流著眼淚,悲傷地回答道:“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達磨祖師卻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慧可禪師聽到達摩祖師這一番教誨和勉勵,為了表達自己求法的誠心和決心,他拿起一把鋒利的刀子,咔嚓一聲砍斷左臂,並將斷臂放在達摩祖師面前,斷臂灑出的鮮血頓時染紅了雪地。
達磨祖師被慧可禪師的虔誠感動,知道慧可禪師是一個大法器,於是就說:“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
達磨祖師於是為其改名,捨棄神光之名,從此改為慧可。
慧可禪師問道:“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祖師應道:“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禪師聽後茫然,又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祖師則說:“將心來,與汝安。”
慧可禪師沉吟良久,這才答道:“覓心了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