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善祖上是外鄉人,因老家遭災荒,父輩時逃荒落腳到此;那時楊喜善還很小,是父親用扁擔把他挑來的。
喜善母親七十歲去世,隨便擇一地下了葬,當地人叫寄埋,不算正式確定的墳地。
父親現已八十多歲,忽有小疾,請了幾個郎中診治,都不見效,不幾日便故去,並無多大痛苦,人們說老人家積下德了。
殯父要擇吉地,將父母合葬一起,作為祖墳,這是農村非常講究的事情,都要請風水先生好好看一看。
按當地說法,祖墳選得好不好,將直接影響後輩人的前程禍福,關係到家族興衰,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造墳地被稱謂重中之重,須慎之又慎。楊喜善也不例外,請了這一帶最有名氣的風水先生來。
而這個風水先生,就是元家的先祖。
也就是我親生父親的先祖。”
說到這裡,魯正風眼神中閃爍著溫和的目光,看得出來,親生父親的出現,讓這個魯正風倒是改變了不少。
元有知才是魯正風的親生父親,不過魯家人似乎對此並不在意。
畢竟魯正風在魯家早就兒孫滿堂了,即便只是養子,對魯家也是向來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最多也就是將元有知接到魯家享清福而已,這一點魯家人還不至於會反對。
沉默了片刻之後,魯正風才又繼續說起了筆記之中記載的事情。
風水先生嘴吃八方,一言九鼎,怠慢不得,楊喜善七碟八碗,招待熱情周到自不必說。
酒足飯飽之後,楊就“風水”之說請教於先生,先生說:“陰宅地理,要得水藏風,亦稱風水。水有吉凶之別,而風則為害。你明天帶我到村子周圍看看山勢,察察水情,測風向,定吉穴。”
楊喜善連連應允,侍奉先生安歇。
第二天一早,待先生起床洗漱完畢,一壺酒四個菜便端上來。
先生見楊喜善待人友善誠心,心想:此人果真善心,我一定為他尋一個好墳地。
太陽還未露頭,先生揹著搭肩,楊喜善肩扛一把钁頭,手提一把斧頭,倆人相跟著出村了。
先生說:此時正是觀脈氣定穴位的最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