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雍正官窯瓷器在店裡櫥窗內放了一年。
終於有個到店的顧客看出了問題,據說是兩半截合在一起的,下半截,包括底是標準的雍正官窯,上半截是清光緒仿的雍正。
兩個半截拼合在一起,不僅花紋、胎釉一致,就連顏色都對得上號。
朋友說,如果讓他來修復,都達不到這種高度。
後來,那個看出問題的顧客說,這種技術叫“移花接木”,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做假古董、假瓷器的非常多。
現在瓷片兒市場上,完整的碗底、瓶子底都比較緊俏,為什麼?
很簡單!
很多造假的人,就是把這瓷器底兒買回去,然後在上面再接一個假的身子,這在瓷器裡叫“後接底”。
現在市場上好多所謂老窯的瓷器,用的都是這招。
底兒是真的,上面是假的。
很多假行家、半瓶醋,看瓷器總會習慣的先翻過來看看底,一看款兒對,一敲聲也對,殊不知,那東西就底兒是真的。
確實,古玩造假方式千奇百怪,可以說,幾乎每個玩這個的人,上到故宮專家,下到普通老百姓,這輩子都有幾次打眼的經歷,吃一塹長一智,不交學費就想買到好東西,太難。
說完這個事兒,其實科南克議員已經明白自己的瓷版畫是什麼問題了。
“您是說這東西是粘連在一起的?”
科南克議員問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然後取出了自己隨身攜帶的高倍放大鏡給了科南克議員道:“你往這個位置上仔細看看,就會發現端倪了。”
修復就是修復,不管你修復得看起來有多麼完美,它依然是會存在破綻的。
只要願意找,那一定找得到。
尤其是對張天元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他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科南克議員拿著高倍放大鏡朝著張天元所指的那個位置仔細看了看,果然發現了很不明顯的粘連的痕跡。
只有這一處粘連不太好,其它地方甚至用高倍放大鏡都看不出來。
這種造假技術,真得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