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 第三七八六章 贈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七八六章 贈物 (1 / 3)

張天元看中的這件胡俑為匈奴人特徵。

其頭部雕刻細緻神態逼真,肩部較平整,刀法簡練傳神,為東漢時代圓雕藝術珍品,被山東博物館收藏。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與黃帝至夏代的薰鬻、商代的鬼方、西周時的獫狁等族有著一定淵源關係,戰國時始稱匈奴。

匈奴長期在南達陰山,北至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戰國後期,匈奴進入奴隸社會。

奴隸主貴族利用匈奴人生性好鬥、善於騎射的特點,經常率騎兵南下掠奪燕、趙、秦三國人民。

當時,三國各自為政,又忙於兼併戰爭,所以對匈奴多采取守勢,在北部邊地修築長城並派軍戍守。

秦統一六國後,為解除匈奴的威脅,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征戰匈奴,取勝後又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匈奴。

秦漢之際,匈奴昌頓殺父自立為單于,昌頓在楚漢戰爭中,向東攻破東胡,西邊趕走大月氏,侵入西域,向北征服了丁零、堅昆等部落,南下並了樓蘭、白羊。

控制了中國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廣大地區,擁有騎兵30萬,勢力十分強大。

西漢初立,百廢待興,面對匈奴的侵擾,劉邦只好採納婁敬“和親”的建議,把漢室公主嫁給單于,每年送去大批的絲綢、糧食和酒等,並與匈奴約為兄弟,以緩和匈奴侵擾。

此後七八十年間,漢對匈奴都採取了和親政策。

但這種政策是在匈奴強兵壓境,西漢無力反擊的情況下實施的,並不能阻擋匈奴貴族對漢王朝的不斷騷擾和掠奪。

漢武帝時,終於“財阜有餘,士馬強盛”,所以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漢朝對匈奴進行了13次反擊,其中規模較大的有3次,這3次戰役,西漢軍隊大勝而歸,匈奴損失慘重被迫向西遠徙。

東漢初年,北方的匈奴又強大起來,匈奴奴隸主控制了整個漠北以及西域和東北地區。

公元46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

其中南匈奴分居在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等地,向漢“奉藩稱臣”。

而北匈奴則退居漠北,漢明帝時又一再侵擾漢地,仍然威脅著中原及河西、西域。

公元89年東漢王朝派竇憲、耿秉率軍,大敗北匈奴於稽落山,並追至燕然山,匈奴人81部20餘萬口歸附。

公元91年,漢將耿夔又大破北匈奴於金薇山,在東漢的連續打擊下,北匈奴奴隸制國家滅亡。

為了慶祝勝利,漢軍曾沿途雕造胡俑像,以示功績。

這件胡俑造像跟張天元印象中發現於青州西南瀑水澗的那件非常相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