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很清楚曾經的瓷器帶給了歐洲如何的轟動。
當中國精製的通明瓷器開端被傳到歐洲時,引起了顫動。
那些給歐洲人帶來極大妒忌和貪婪欲的瓷器,是公元960年——1279年中國宋代南邊,今日的西江省景德鎮出產的。
宋代是中國古代瓷器出產鼎盛時期,宋代今後的朝代也曾出產過美好絕倫的瓷器成品。
後來,景德鎮出產的瓷器除能滿意國內需用以外,還透過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將瓷器銷往世界各地,中國瓷器以藍白相間的最為聞名,最早大約出產於公元14世紀。
這些瓷器被出口至中東,那裡的人曾下功夫複製這些瓷器。
可惜成功者卻非常之少。
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看到這麼一件黃銅器裹上瓷胎,都覺得這人或許肯定是個窮光蛋,想要瓷器,卻又買不起,於是只能用這種方法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然而張天元的想法,卻與眾不同。
對於東西方瓷器都瞭若指掌的他,雖然很鄙視這東西,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玩意兒很值錢。
其實這樣的銅瓷杯,跟幾十年前流行的一種“洋瓷”非常相似。
張天元不由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的事兒。
他也有過一隻小小的洋瓷碗,他家裡還有好幾只大號的,在碗櫃裡高高低低的擺放著。
早晨,他吃雞蛋羹用的就是那隻小的洋瓷碗,他父親吃飯用的則是一隻大號的洋瓷碗。
現在的家庭裡面,洋瓷碗已經很少見了,尤其是城市家庭裡面。
洋瓷碗是鐵碗刷上釉料燒製而成,大多都是碗身是淺淺的藍綠色碗邊是藏藍色的那種,用的時間久了,碗邊的藏藍色會被磕碰掉,露出斑駁的鐵黑色。
它比普通的白瓷碗耐用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它多出現在80、90年代農村家庭裡面。
張天元估計自己大概也是最後一代使用洋瓷碗吃飯的孩子中的一個,據說現在這種碗已經停止生產了。
洋瓷碗不怕摔,大人們可以放心的把它交給一個路還走不穩的小孩子,小孩子就可以捧著這隻小小的洋瓷碗自由的吃飯。
其實小時候一直沒有搞清楚“洋瓷碗“怎麼念,兒時聽奶奶說我應該用“羊子碗“吃飯,摔不壞,爸爸也說“羊子碗“。
張天元還一直以為它叫“羊子碗“,至於它為什麼叫“羊子“,或許它是和羊有關吧,是羊吃飯用的碗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