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沒有說明荷葉形燈擋的材質,但應該為不透明狀態,把蠟燭散發的光在一個方向上加以阻攔,從而讓光線更集中地投向另一個方向。
這座落地照明燈上最重要的一處設計在於,荷葉燈擋的背後接有一個“幾”字形曲柄(“倒垂”,而曲柄的柄頭是以活軸(“鏨琺琅的活信”的形式插入燈杆的頂端。
荷葉的柄頭既是活軸,便可以在不挪動燈座的情況下,隨時在水平方向上調整荷葉的角度,也就調整了燈光投射的方向。
在中,出於看戲的需要,把所有的燈一齊調成照向舞臺的角度,如同打光一般,所以,坐在燈下的人對舞臺上的表演就能“看得真切”。
賈府的元宵家宴上,每一桌酒席旁,都豎有如此一架可以調光的落地燈!
不過這東西當時還是算非常精妙的。
這盞掐絲琺琅燈雖說不是一般的藝術品,但它造型精美,做工細緻,並且是乾隆年間的東西,又印證了不少歷史資訊,故而東西並不比那一對銅胎獅子便宜。
但這東西,張天元肯定不會出高價的。
他盤算了一下,出了一個五千美金的價。
紐蓋特看起來有些猶豫,最終還是要求張天元多加點,理由嘛,當然是因為自己家缺錢。
張天元倒也沒有在這個價上死咬。
畢竟這個價的確是有那麼一點低了。
所以他便給出了一個六千美金的價。
這個時候,紐蓋特才勉強同意。
張天元知道,在這個東西上面,他壓價有點狠,所以下一件東西,可是適當多給點,畢竟做買賣,不能把人給得罪了。
否則話,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別人可能就不願意賣東西給你了。
正好這第三件東西,價值不菲,張天元多給點錢,絕對沒問題。
因為這是古本《戰國策》!
在古籍收藏界,向有“顧批黃跋”一說,但凡古書,只要一經顧廣圻、黃丕烈其中一人之手,便如寒士入龍門,身家獨步。
在西泠印社前年秋拍“首屆古籍善本專場”中驚豔亮相的《戰國策》,可謂一身兼具二美,不僅關涉顧、黃二人。
還將錢謙益、顧之逵、鮑廷博、盧見曾等明清鴻儒囊括其間,此件《戰國策》更是以800.8萬元驚人價格創下古籍善本單件的拍賣紀錄,其量級之重,當令藏界為之一震。
但究竟誰拍去了,卻很神秘。
時至今日,張天元在這裡看到同樣的東西,真得是感激涕零的。
當時的那場拍賣會,他正有別的事情,所以沒能到現場去,這東西便被別人給拍走了。
他記得非常清楚,那個時候他為了這事兒還差點大發雷霆來著,遺憾不已啊。
而今,居然在大洋彼岸看到了同樣的東西,雖然不能確定是不是同一套東西,不過書絕對是真的。
此部《戰國策》共33卷,1函4冊,清乾隆雅雨堂精刻本,卷前鈐“思適齋”和“顧澗薲手校”印,卷末有顧廣圻手書“嘉慶八年黃蕘圃重刻此書為之校讎……”“嘉慶二年四月,顧廣圻校”等字樣。